單音詞的讀音 單音詞的意思
單音詞 單音詞指的是只有一個音節的詞。現代漢語中的語素絕大部分是單音節的,如山﹑水﹑花﹑草﹑人等。 在上古漢語書面語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單音詞一直占主導地位。即使有些雙音節單位與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同形,很容易被作為雙音詞看待,但實際上并不是雙音詞,而是單音詞的組合。
- 單
- 音
- 詞
“單音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ān yīn cí]
- 漢字注音:
- ㄉㄢ ㄧㄣ ㄘˊ
- 簡繁字形:
- 單音詞
- 是否常用:
- 是
“單音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單音詞 dānyīncí
(1) [monosyllabic word] 只有一個音節的詞,如:紙、草、皮、狗兒( gǒur)
(2) 、字、熱等
辭典解釋
單音詞 dān yīn cí ㄉㄢ ㄧㄣ ㄘˊ 由一個字構成,代表一個意義的語言成分。也作「單詞」。
網絡解釋
單音詞
單音詞指的是只有一個音節的詞。現代漢語中的語素絕大部分是單音節的,如山﹑水﹑花﹑草﹑人等。
在上古漢語書面語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單音詞一直占主導地位。即使有些雙音節單位與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同形,很容易被作為雙音詞看待,但實際上并不是雙音詞,而是單音詞的組合。
“單音詞”的單字解釋
【單】:[dān]1.不復雜:單純。簡單。單調(diào)。2.獨一:單獨。單一。單詞。3.只,僅:做事單靠熱情不夠。4.奇(jī)數的:單日。單號。5.薄,弱:單薄。6.衣服被褥只有一層的:單褲。單衣。7.覆蓋用的布:被單。床單。8.記載事物用的紙片:單據。傳單。名單。9.和尚稱禪堂的坐床。[chán]1.〔單于〕中國古代匈奴君主的稱號。2.(單)[shàn]姓。
【音】:1.聲音;讀音:音律。音樂。口音。樂音。雜音。把這個字的音讀準。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節:單音詞。復音詞。4.讀(某音):“區”字作姓時音歐。5.姓。
【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
“單音詞”的相關詞語
“單音詞”造句
一是詞義發展繼續利用單音詞的形式.
單音詞和雙音節合成詞是這一章的重點,也是全文的重點,三音節ABB式則是元代漢語新詞的突出特點。
只有語義場的非中心成員才可能語素化,發生語素化的單音詞應具備泛義性特征。
漢語詞匯從以單音詞為主,過渡到以復音詞為主,是漢語史上的一大發展變化。
按音節劃分,分為單音詞和復音詞。單音詞655個,復音詞1513個。
第一項計劃是簡化言辭,將多音節詞縮成單音詞節,省去動詞和分詞,因為一切可以想象到的東西事實上全是名詞。
在構詞法上,單音詞演變為復音詞,以合成詞為主且偏正式最多。
漢語詞匯從以單音詞為主過渡到以復音詞為主,是漢語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變化。
第二部分是詞匯,其中的單音詞匯部分對無錫話的單音節詞作了一個總結.
* 單音詞的讀音是:dān yīn cí,單音詞的意思:單音詞 單音詞指的是只有一個音節的詞。現代漢語中的語素絕大部分是單音節的,如山﹑水﹑花﹑草﹑人等。 在上古漢語書面語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單音詞一直占主導地位。即使有些雙音節單位與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同形,很容易被作為雙音詞看待,但實際上并不是雙音詞,而是單音詞的組合。
基本解釋
單音詞 dānyīncí
(1) [monosyllabic word] 只有一個音節的詞,如:紙、草、皮、狗兒( gǒur)
(2) 、字、熱等
辭典解釋
單音詞 dān yīn cí ㄉㄢ ㄧㄣ ㄘˊ由一個字構成,代表一個意義的語言成分。也作「單詞」。
單音詞
單音詞指的是只有一個音節的詞。現代漢語中的語素絕大部分是單音節的,如山﹑水﹑花﹑草﹑人等。在上古漢語書面語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單音詞一直占主導地位。即使有些雙音節單位與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同形,很容易被作為雙音詞看待,但實際上并不是雙音詞,而是單音詞的組合。

【單】:[dān]1.不復雜:單純。簡單。單調(diào)。2.獨一:單獨。單一。單詞。3.只,僅:做事單靠熱情不夠。4.奇(jī)數的:單日。單號。5.薄,弱:單薄。6.衣服被褥只有一層的:單褲。單衣。7.覆蓋用的布:被單。床單。8.記載事物用的紙片:單據。傳單。名單。9.和尚稱禪堂的坐床。[chán]1.〔單于〕中國古代匈奴君主的稱號。2.(單)[shàn]姓。
【音】:1.聲音;讀音:音律。音樂。口音。樂音。雜音。把這個字的音讀準。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節:單音詞。復音詞。4.讀(某音):“區”字作姓時音歐。5.姓。
【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
一是詞義發展繼續利用單音詞的形式.
單音詞和雙音節合成詞是這一章的重點,也是全文的重點,三音節ABB式則是元代漢語新詞的突出特點。
只有語義場的非中心成員才可能語素化,發生語素化的單音詞應具備泛義性特征。
漢語詞匯從以單音詞為主,過渡到以復音詞為主,是漢語史上的一大發展變化。
按音節劃分,分為單音詞和復音詞。單音詞655個,復音詞1513個。
第一項計劃是簡化言辭,將多音節詞縮成單音詞節,省去動詞和分詞,因為一切可以想象到的東西事實上全是名詞。
在構詞法上,單音詞演變為復音詞,以合成詞為主且偏正式最多。
漢語詞匯從以單音詞為主過渡到以復音詞為主,是漢語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變化。
第二部分是詞匯,其中的單音詞匯部分對無錫話的單音節詞作了一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