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出不遜的讀音 口出不遜的意思
【解釋】遜:謙遜、恭順。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卻說關公正坐帳中,忽探馬飛報:‘曹操差于禁為將,領七枝精壯兵到來。前部先鋒龐德,軍前抬一木櫬,口出不遜之言,誓欲與將軍決一死戰。兵離城止三十里矣。’”【示例】崇應彪~之言,請丞相軍令定奪。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近義詞】出言不遜【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非常不謙虛
- 口
- 出
- 不
- 遜
“口出不遜”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ǒu chū bù xùn]
- 漢字注音:
- ㄎㄡˇ ㄔㄨ ㄅㄨˋ ㄒㄩㄣˋ
- 簡繁字形:
- 口出不遜
- 是否常用:
- 否
“口出不遜”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口出不遜 kǒu chū bù xùn ㄎㄡˇ ㄔㄨ ㄅㄨˋ ㄒㄩㄣˋ 比喻口出惡言,說話沒禮貌。
《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每日三五成群,在店門口兒擁擠觀看,其中還有口出不遜者。」
網絡解釋
【解釋】遜:謙遜、恭順。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卻說關公正坐帳中,忽探馬飛報:‘曹操差于禁為將,領七枝精壯兵到來。前部先鋒龐德,軍前抬一木櫬,口出不遜之言,誓欲與將軍決一死戰。兵離城止三十里矣。’”
【示例】崇應彪~之言,請丞相軍令定奪。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
【近義詞】出言不遜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非常不謙虛
“口出不遜”的單字解釋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遜】:同“遜”。
“口出不遜”的相關詞語
* 口出不遜的讀音是:kǒu chū bù xùn,口出不遜的意思:【解釋】遜:謙遜、恭順。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卻說關公正坐帳中,忽探馬飛報:‘曹操差于禁為將,領七枝精壯兵到來。前部先鋒龐德,軍前抬一木櫬,口出不遜之言,誓欲與將軍決一死戰。兵離城止三十里矣。’”【示例】崇應彪~之言,請丞相軍令定奪。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近義詞】出言不遜【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非常不謙虛
辭典解釋
口出不遜 kǒu chū bù xùn ㄎㄡˇ ㄔㄨ ㄅㄨˋ ㄒㄩㄣˋ比喻口出惡言,說話沒禮貌。
《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每日三五成群,在店門口兒擁擠觀看,其中還有口出不遜者。」
【解釋】遜:謙遜、恭順。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卻說關公正坐帳中,忽探馬飛報:‘曹操差于禁為將,領七枝精壯兵到來。前部先鋒龐德,軍前抬一木櫬,口出不遜之言,誓欲與將軍決一死戰。兵離城止三十里矣。’”
【示例】崇應彪~之言,請丞相軍令定奪。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
【近義詞】出言不遜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非常不謙虛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遜】:同“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