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亭的讀音 吳亭的意思
吳亭 吳亭是漢語詞匯,拼音是wú tíng,解釋為庱亭。
- 吳
- 亭
“吳亭”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ú tíng]
- 漢字注音:
- ㄨˊ ㄊㄧㄥˊ
- 簡繁字形:
- 吳亭
- 是否常用:
- 否
“吳亭”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地名,即庱亭。在今江蘇丹陽縣東﹑武進縣西,三國吳孫權曾射虎于此。 2.泛指吳地之亭。
網絡解釋
吳亭
吳亭是漢語詞匯,拼音是wú tíng,解釋為庱亭。
“吳亭”的單字解釋
【吳】:1.周朝國名(?—前473)。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建都于吳(今江蘇蘇州)。公元前473年為越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2—280)。孫權建立。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建都建業(今南京),國號吳,也稱孫吳或東吳。為晉所滅。2.十國之一(902—937)。楊行密建立。建都廣陵(今江蘇揚州)。為南唐所滅。
【亭】:1.亭子,一種有頂無墻一般只有一間的建筑物。多建在公園里:涼亭。2.像亭子的小房:書亭。3.古又同“渟”。
“吳亭”的相關詞語
* 吳亭的讀音是:wú tíng,吳亭的意思:吳亭 吳亭是漢語詞匯,拼音是wú tíng,解釋為庱亭。
基本解釋
1.地名,即庱亭。在今江蘇丹陽縣東﹑武進縣西,三國吳孫權曾射虎于此。 2.泛指吳地之亭。吳亭
吳亭是漢語詞匯,拼音是wú tíng,解釋為庱亭。【吳】:1.周朝國名(?—前473)。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建都于吳(今江蘇蘇州)。公元前473年為越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2—280)。孫權建立。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建都建業(今南京),國號吳,也稱孫吳或東吳。為晉所滅。2.十國之一(902—937)。楊行密建立。建都廣陵(今江蘇揚州)。為南唐所滅。
【亭】:1.亭子,一種有頂無墻一般只有一間的建筑物。多建在公園里:涼亭。2.像亭子的小房:書亭。3.古又同“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