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首吳闕的意思 懸首吳闕的讀音和出處
- 懸
- 首
- 吳
- 闕
- 成語名稱:
- 懸首吳闕
- 成語拼音:
- [xuán shǒu wú què]
- 成語解釋:
- 猶言懸門抉目。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滅吳也。”
- 成語例句:
- 明·梁辰魚《浣紗記·允降》:“誓當懸首吳闕,以謝先靈。”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類型:
- 補充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懸首吳闕
- 英文翻譯:
- Wu que
- 成語故事:
- 懸首吳闕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懸首吳闕”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補充式成語 X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猶言 懸門抉目
“懸首吳闕”的單字解釋
【懸】:1.吊、掛在空中:懸空。2.沒著落;沒結果:懸案。3.距離遠:懸殊。4.〈方〉危險:這件事真懸。5.牽掛:懸念。
【首】:1.頭:昂首闊步。2.領袖;領導人:元首。首長。3.最先;開始:首創。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發:自首。出首。6.量詞。用于詩歌、歌曲等:一首詩。民歌百首。
【吳】:1.周朝國名(?—前473)。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建都于吳(今江蘇蘇州)。公元前473年為越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2—280)。孫權建立。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建都建業(今南京),國號吳,也稱孫吳或東吳。為晉所滅。2.十國之一(902—937)。楊行密建立。建都廣陵(今江蘇揚州)。為南唐所滅。
【闕】:[quē]1.過失;疏失:袞職有闕。2.同“缺”。[què]1.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泛指帝王的住所:宮闕。伏闕(跪在宮門前)。2.神廟、陵墓前豎立的石雕。3.姓。
“懸首吳闕”的近義詞
“懸首吳闕”的相關成語
“懸首吳闕”的關聯成語
懸字的成語
首字的成語
吳字的成語
闕字的成語
懸開頭的成語
首開頭的成語
吳開頭的成語
闕開頭的成語
xuan的成語
shou的成語
wu的成語
que的成語
xswq的成語
懸首什么什么的成語
懸什么吳什么的成語
懸什么什么闕的成語
什么首吳什么的成語
什么首什么闕的成語
什么什么吳闕的成語
* 懸首吳闕的意思 懸首吳闕的成語解釋 懸首吳闕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