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羅的讀音 吳羅的意思
吳羅 古代吳地所產的羅,起源于戰國時期的傳統織造技術四經絞羅技藝。以輕軟著稱。四經絞羅輕薄透氣非常好,其面料表面呈現出若隱若現的浮雕效果,與皮膚的摩擦小,便于散熱。在中國古代,四經絞羅是最好的夏季服裝面料。蘇州是羅的故鄉,織羅技藝高超,素有“吳羅”之稱。2013年吳羅織造技藝列入第六批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承單位蘇州圣龍絲織繡品有限公司、家明緙絲廠。
- 吳
- 羅
“吳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ú luó]
- 漢字注音:
- ㄨˊ ㄌㄨㄛˊ
- 簡繁字形:
- 吳羅
- 是否常用:
- 否
“吳羅”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古代吳地所產的綾羅。以輕軟著稱。
網絡解釋
吳羅
古代吳地所產的羅,起源于戰國時期的傳統織造技術四經絞羅技藝。以輕軟著稱。四經絞羅輕薄透氣非常好,其面料表面呈現出若隱若現的浮雕效果,與皮膚的摩擦小,便于散熱。在中國古代,四經絞羅是最好的夏季服裝面料。蘇州是羅的故鄉,織羅技藝高超,素有“吳羅”之稱。2013年吳羅織造技藝列入第六批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承單位蘇州圣龍絲織繡品有限公司、家明緙絲廠。
“吳羅”的單字解釋
【吳】:1.周朝國名(?—前473)。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建都于吳(今江蘇蘇州)。公元前473年為越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2—280)。孫權建立。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建都建業(今南京),國號吳,也稱孫吳或東吳。為晉所滅。2.十國之一(902—937)。楊行密建立。建都廣陵(今江蘇揚州)。為南唐所滅。
【羅】:1.捕鳥的網:羅網。天羅地網。2.張網捕(鳥):門可羅雀。3.招請;搜集:羅致。網羅。搜羅。4.陳列:羅列。星羅棋布。5.一種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張網狀物,用來使細的粉末或流質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絹羅。銅絲羅。把面過一次羅。6.過羅:羅面。把面再羅一過兒。7.質地稀疏的絲織品:羅衣。羅扇。輕羅。綾羅綢緞。8.姓。9.用于商業,12打(144件)為1羅。[英gross]
“吳羅”的相關詞語
* 吳羅的讀音是:wú luó,吳羅的意思:吳羅 古代吳地所產的羅,起源于戰國時期的傳統織造技術四經絞羅技藝。以輕軟著稱。四經絞羅輕薄透氣非常好,其面料表面呈現出若隱若現的浮雕效果,與皮膚的摩擦小,便于散熱。在中國古代,四經絞羅是最好的夏季服裝面料。蘇州是羅的故鄉,織羅技藝高超,素有“吳羅”之稱。2013年吳羅織造技藝列入第六批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承單位蘇州圣龍絲織繡品有限公司、家明緙絲廠。
基本解釋
古代吳地所產的綾羅。以輕軟著稱。吳羅
古代吳地所產的羅,起源于戰國時期的傳統織造技術四經絞羅技藝。以輕軟著稱。四經絞羅輕薄透氣非常好,其面料表面呈現出若隱若現的浮雕效果,與皮膚的摩擦小,便于散熱。在中國古代,四經絞羅是最好的夏季服裝面料。蘇州是羅的故鄉,織羅技藝高超,素有“吳羅”之稱。2013年吳羅織造技藝列入第六批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承單位蘇州圣龍絲織繡品有限公司、家明緙絲廠。【吳】:1.周朝國名(?—前473)。在今江蘇、安徽、浙江一帶,建都于吳(今江蘇蘇州)。公元前473年為越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2—280)。孫權建立。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建都建業(今南京),國號吳,也稱孫吳或東吳。為晉所滅。2.十國之一(902—937)。楊行密建立。建都廣陵(今江蘇揚州)。為南唐所滅。
【羅】:1.捕鳥的網:羅網。天羅地網。2.張網捕(鳥):門可羅雀。3.招請;搜集:羅致。網羅。搜羅。4.陳列:羅列。星羅棋布。5.一種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張網狀物,用來使細的粉末或流質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絹羅。銅絲羅。把面過一次羅。6.過羅:羅面。把面再羅一過兒。7.質地稀疏的絲織品:羅衣。羅扇。輕羅。綾羅綢緞。8.姓。9.用于商業,12打(144件)為1羅。[英g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