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觀的讀音 周觀的意思
周觀 周觀(?―445年),代郡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周觀勇猛有力,每次作戰必身先士卒。因功升任軍將長史,后任北鎮軍將。 太武帝繼位后,先后隨軍討伐柔然、征討平涼、打敗離石胡人。周觀善于撫慰士卒,很有威望。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周觀統領五軍討伐禿發保周。遷移其百姓幾百家,準備安置到京師。行至武威時,卻與眾將私下瓜分。太武帝十分氣憤,降其爵位,改任內都大官。后任平南將軍、秦州刺史,不久恢復爵位。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因處理民事不當,導致百姓薛永宗反叛,周觀與薛永宗作戰時中射受傷。太武帝到蒲坂,周觀聽說太武帝來到,驚恐地爬起,致使箭傷加重而死。太武帝憤怒,取消其爵位。
- 周
- 觀
“周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ōu guān]
- 漢字注音:
- ㄓㄡ ㄍㄨㄢ
- 簡繁字形:
- 周觀
- 是否常用:
- 否
“周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縱觀;遍覽。
網絡解釋
周觀
周觀(?―445年),代郡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周觀勇猛有力,每次作戰必身先士卒。因功升任軍將長史,后任北鎮軍將。
太武帝繼位后,先后隨軍討伐柔然、征討平涼、打敗離石胡人。周觀善于撫慰士卒,很有威望。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周觀統領五軍討伐禿發保周。遷移其百姓幾百家,準備安置到京師。行至武威時,卻與眾將私下瓜分。太武帝十分氣憤,降其爵位,改任內都大官。后任平南將軍、秦州刺史,不久恢復爵位。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因處理民事不當,導致百姓薛永宗反叛,周觀與薛永宗作戰時中射受傷。太武帝到蒲坂,周觀聽說太武帝來到,驚恐地爬起,致使箭傷加重而死。太武帝憤怒,取消其爵位。
“周觀”的單字解釋
【周】: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周。圓周。繞地球一周。2.環繞;繞一圈:周而復始。3.普遍;整個;全:眾所周知。周天。周身。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周期。一周。5.完備:招待不周。計劃周密。6.接濟;救濟:周濟。周急。7.朝代名。1.(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覺滅西魏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后漢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后周。為北宋所滅。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
“周觀”的相關詞語
* 周觀的讀音是:zhōu guān,周觀的意思:周觀 周觀(?―445年),代郡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周觀勇猛有力,每次作戰必身先士卒。因功升任軍將長史,后任北鎮軍將。 太武帝繼位后,先后隨軍討伐柔然、征討平涼、打敗離石胡人。周觀善于撫慰士卒,很有威望。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周觀統領五軍討伐禿發保周。遷移其百姓幾百家,準備安置到京師。行至武威時,卻與眾將私下瓜分。太武帝十分氣憤,降其爵位,改任內都大官。后任平南將軍、秦州刺史,不久恢復爵位。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因處理民事不當,導致百姓薛永宗反叛,周觀與薛永宗作戰時中射受傷。太武帝到蒲坂,周觀聽說太武帝來到,驚恐地爬起,致使箭傷加重而死。太武帝憤怒,取消其爵位。
基本解釋
縱觀;遍覽。周觀
周觀(?―445年),代郡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周觀勇猛有力,每次作戰必身先士卒。因功升任軍將長史,后任北鎮軍將。太武帝繼位后,先后隨軍討伐柔然、征討平涼、打敗離石胡人。周觀善于撫慰士卒,很有威望。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周觀統領五軍討伐禿發保周。遷移其百姓幾百家,準備安置到京師。行至武威時,卻與眾將私下瓜分。太武帝十分氣憤,降其爵位,改任內都大官。后任平南將軍、秦州刺史,不久恢復爵位。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因處理民事不當,導致百姓薛永宗反叛,周觀與薛永宗作戰時中射受傷。太武帝到蒲坂,周觀聽說太武帝來到,驚恐地爬起,致使箭傷加重而死。太武帝憤怒,取消其爵位。
【周】: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周。圓周。繞地球一周。2.環繞;繞一圈:周而復始。3.普遍;整個;全:眾所周知。周天。周身。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周期。一周。5.完備:招待不周。計劃周密。6.接濟;救濟:周濟。周急。7.朝代名。1.(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覺滅西魏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后漢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后周。為北宋所滅。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