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怎么讀 呵的意思

漢字 | 呵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ㄜ|˙ㄚ|ㄎㄜ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8 部外:5 |
異體字 | ? ?? 哈 啊 訶 嗬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475 |
其它編碼 | 五筆:kskg 倉頡:rmnr 鄭碼:jaj 四角:61020 |
筆順編碼 | 25112512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一丨フ一丨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橫折 橫 豎鉤 |
呵字的意思
呵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呵
hē ㄏㄜˉ
怒責:呵責。呵斥(亦作“呵叱”)。呵禁。吁氣:呵凍(哈氣使曖)。一氣呵成。象聲詞,形容笑:呵呵。嘆詞,表示驚訝:呵,真不得了!其它字義
● 呵
a ?ㄚ
◎ 同“啊”。
其它字義
● 呵
kē ㄎㄜˉ
◎ 〔呵叻〕地名,在泰國。
英語
scold; laughing sound; yawn
德語 Umschreibung der Silbe “A” in ausl?ndischen Namen,Vorsilbe um Vertrautheit darzustellen"
法語 (particule phonétique)?,Oh!,souffler,gronder
呵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呵 hā
〈動〉
(1) 彎 [下] [bend;stoop]
他很大方地呵一呵腰,就走出去了。——茅盾《子夜》
(2) 另見 ā;a;hē;kē
基本詞義
◎ 呵
訶 hē
〈動〉
(1) (形聲。從口,可聲。本義:怒責,大聲發怒地喝斥)
(2) 同本義 [abuse;berate]
訶,大言而怒也。從言,可聲,字亦作呵。——《說文》
訶,怒也。——《廣雅·釋詁二》
縱而弗呵虖。——《漢書·食貨志》。注:“責怒也。”
青邶之山有鳥焉,其音若呵。——《山海經·南山經》
呵,責也。——《玉篇》
王出而訶之。——《韓非子·內儲說下》
厲聲以呵。——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又如:呵咄(大聲斥責;吆喝);呵怒(怒斥);呵格(喝斥毆打);呵索(呵叱搜查);呵辱(辱罵);呵逐(斥罵驅逐);呵問(責問;盤究)
(4) 喝道,喝令行人讓路 [hoot]
武夫前呵,從者塞途。——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5) 又如:呵引(呵道);呵衛(喝道護衛的人);呵道(亦作“呵導”。古時貴人外出時,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讓路)
(6) 呼叫 [yell]。如:呵噪(眾聲呼叫);呵嚇(喧嘩)
(7) 噓氣;哈氣 [breathe out with the mouth open] 。如: 呵手(向手噓氣使暖);呵凍(冬天手指凍僵或筆硯成冰,呵氣使溫暖或融解);呵硯(天寒噓氣使硯中墨汁解凍)
(8) 喝 [drink]
次日早辰,小鴉兒吃了幾個冷餅,呵了兩碗熱水,依舊挑了擔子出去。——《醒世姻緣傳》
你不吃,呵嗏兒罷。——《金瓶梅詞話》
詞性變化
◎ 呵
嗬 hē
表示驚訝 [aha]。如:呵,這小伙子真棒!呵會(幸會)
◎ 呵 hē
〈象〉
(1) 笑聲 [laugh]
有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韋莊《菩薩蠻》詞
(2) 又如:呵呵(笑聲);呵呵大笑
(3) 另見 ā;a;hā;kē
基本詞義
◎ 呵 kē
(1) ——譯音用字。如:呵羅單,古國名,故地在今蘇門答臘島
(2) 另見 hē
基本詞義
◎ 呵 ā
〈嘆〉
(1) 表示驚異或贊嘆。同“啊” [ah]
呵,青春,愿你光芒四射。——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2) 另見 a;hā;hē;kē
基本詞義
◎ 呵 a
〈助〉
(1) 表示感嘆或驚訝的語氣 [ah]
安家立業了,日子過好了,可是不能忘本呵。——周立波《暴風驟雨》
(2) 另見 ā;hā;hē;kē
呵字的辭典解釋
怒聲責罵。如:「呵責」、「呵叱」。《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惠嗣公使人偽關市,關市呵難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管庫隸臣,呵強秦使鼓缶。」
噓氣使暖和。如:「呵氣」、「呵手」、「呵凍」。唐·韓愈〈元和圣德詩〉:「紫焰噓呵,高靈下墮。」宋·蘇軾〈四時詞〉四首之四:「起來呵手畫雙鴉,醉臉輕勻襯眼霞。」
吆喝。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武夫前呵,從者塞途。」
狀形容笑聲。如:「呵呵大笑」。
嘆表驚訝的語氣。如:「呵!來了這么多的人。」
呵ㄛō助用于句尾或語氣停頓處,表驚嘆。如:「這么多錢呵!」
康熙字典解釋
呵【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虎何切,音??。《玉篇》責也,與訶同。《廣韻》怒也。《周禮·地官·比長註》鄕中無授,出鄕無節,過所則呵問,繫之圜土,考辟之也。《史記·李廣傳》霸陵尉醉呵止廣。
又通作苛。《前漢·王莽傳》掖門僕射苛問。
又《集韻》博雅云:呵呵,笑也。一曰氣出,亦作?。
又《韻會》慢應聲,通作阿。
又《韻會》寒歌切,音河。《類篇》譙問也。通作何。《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一曰譙呵者,責讓也。
又《集韻》許箇切,音??。噓氣也。一曰責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訶【卷三】【言部】
大言而怒也。從言可聲。虎何切
說文解字注
(訶)大言而怒也。從言。可聲。虎何切。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