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的讀音 唐君毅的意思
唐君毅 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1978年2月2日),四川宜賓人。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當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 1921年考入重慶聯合中學,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后轉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畢業后歷任四川、華西、中央等大學教授,并任無錫新設江南大學教務長。 1949年4月,唐君毅遠赴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并兼任教務長、哲學系主任等職。1958年與徐復觀、牟宗三、張君勵聯名發表現代新儒家的綱領性文章《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受聘為該校首任文學院院長和哲學講座教授,1967年任新亞研究所所長。1974年,以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榮休,繼續任新亞研究所所長,次年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唐君毅先生一生致力人文精神的重建與發展,其學問體大思精,長于辨析又善于綜攝,馳騁于東西方哲學之中,而歸于中國圣賢義理之學。唐先生的《人生之體驗》、《人生之體驗續編》及《道德自我之建立》對人生有精純深微的體驗;《中國哲學原論》系列著作六大卷,對中國傳統哲學作出系統疏解并不時提出新詮釋,已見各家異說無不可相通無礙。1976年出版最后巨著《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乃其平生學思之綜化,其思想體系之完成。 1978年2月2日,唐先生病逝于香港,享年七十歲。1991年,《唐君毅全集》出版,全三十冊。
- 唐
- 君
- 毅
“唐君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áng jūn yì]
- 漢字注音:
- ㄊㄤˊ ㄐㄩㄣ ㄧ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唐君毅”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唐君毅 táng jūn yì ㄊㄤˊ ㄐㄩㄣ ㄧˋ 人名。(西元1909~1978)?四川宜賓人,祖籍廣東五華。近代中國哲學家,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歷任四川、華西、中央諸大學教授。民國三十八年避難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民國六十七年,因肺癌病逝香港。其畢生以重振中國哲學為職志,且精通中西哲學思想,建構成一套上承程朱,貫通天人的唯心哲學體系。著有中國哲學原論、人文精神之重建、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人生之體驗等書。
網絡解釋
唐君毅
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1978年2月2日),四川宜賓人。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當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
1921年考入重慶聯合中學,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后轉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畢業后歷任四川、華西、中央等大學教授,并任無錫新設江南大學教務長。
1949年4月,唐君毅遠赴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并兼任教務長、哲學系主任等職。1958年與徐復觀、牟宗三、張君勵聯名發表現代新儒家的綱領性文章《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受聘為該校首任文學院院長和哲學講座教授,1967年任新亞研究所所長。1974年,以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榮休,繼續任新亞研究所所長,次年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唐君毅先生一生致力人文精神的重建與發展,其學問體大思精,長于辨析又善于綜攝,馳騁于東西方哲學之中,而歸于中國圣賢義理之學。唐先生的《人生之體驗》、《人生之體驗續編》及《道德自我之建立》對人生有精純深微的體驗;《中國哲學原論》系列著作六大卷,對中國傳統哲學作出系統疏解并不時提出新詮釋,已見各家異說無不可相通無礙。1976年出版最后巨著《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乃其平生學思之綜化,其思想體系之完成。
1978年2月2日,唐先生病逝于香港,享年七十歲。1991年,《唐君毅全集》出版,全三十冊。
“唐君毅”的單字解釋
【唐】:1.(言談)虛夸:唐大無驗。2.空;徒然:功不唐捐(工夫不白費)。3.傳說中的朝代名,堯所建。4.朝代。a)公元618—907,李淵和他的兒子李世民所建,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b)后唐。5.姓。
【君】:1.古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2.敬辭。稱對方:汪君。諸君。
【毅】:果斷;堅決:毅然。毅力。
“唐君毅”的相關詞語
* 唐君毅的讀音是:táng jūn yì,唐君毅的意思:唐君毅 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1978年2月2日),四川宜賓人。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當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 1921年考入重慶聯合中學,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后轉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畢業后歷任四川、華西、中央等大學教授,并任無錫新設江南大學教務長。 1949年4月,唐君毅遠赴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并兼任教務長、哲學系主任等職。1958年與徐復觀、牟宗三、張君勵聯名發表現代新儒家的綱領性文章《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受聘為該校首任文學院院長和哲學講座教授,1967年任新亞研究所所長。1974年,以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榮休,繼續任新亞研究所所長,次年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唐君毅先生一生致力人文精神的重建與發展,其學問體大思精,長于辨析又善于綜攝,馳騁于東西方哲學之中,而歸于中國圣賢義理之學。唐先生的《人生之體驗》、《人生之體驗續編》及《道德自我之建立》對人生有精純深微的體驗;《中國哲學原論》系列著作六大卷,對中國傳統哲學作出系統疏解并不時提出新詮釋,已見各家異說無不可相通無礙。1976年出版最后巨著《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乃其平生學思之綜化,其思想體系之完成。 1978年2月2日,唐先生病逝于香港,享年七十歲。1991年,《唐君毅全集》出版,全三十冊。
辭典解釋
唐君毅 táng jūn yì ㄊㄤˊ ㄐㄩㄣ ㄧˋ人名。(西元1909~1978)?四川宜賓人,祖籍廣東五華。近代中國哲學家,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歷任四川、華西、中央諸大學教授。民國三十八年避難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民國六十七年,因肺癌病逝香港。其畢生以重振中國哲學為職志,且精通中西哲學思想,建構成一套上承程朱,貫通天人的唯心哲學體系。著有中國哲學原論、人文精神之重建、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人生之體驗等書。
唐君毅
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1978年2月2日),四川宜賓人。中國現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當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1921年考入重慶聯合中學,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后轉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畢業后歷任四川、華西、中央等大學教授,并任無錫新設江南大學教務長。
1949年4月,唐君毅遠赴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并兼任教務長、哲學系主任等職。1958年與徐復觀、牟宗三、張君勵聯名發表現代新儒家的綱領性文章《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受聘為該校首任文學院院長和哲學講座教授,1967年任新亞研究所所長。1974年,以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榮休,繼續任新亞研究所所長,次年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唐君毅先生一生致力人文精神的重建與發展,其學問體大思精,長于辨析又善于綜攝,馳騁于東西方哲學之中,而歸于中國圣賢義理之學。唐先生的《人生之體驗》、《人生之體驗續編》及《道德自我之建立》對人生有精純深微的體驗;《中國哲學原論》系列著作六大卷,對中國傳統哲學作出系統疏解并不時提出新詮釋,已見各家異說無不可相通無礙。1976年出版最后巨著《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乃其平生學思之綜化,其思想體系之完成。
1978年2月2日,唐先生病逝于香港,享年七十歲。1991年,《唐君毅全集》出版,全三十冊。
【唐】:1.(言談)虛夸:唐大無驗。2.空;徒然:功不唐捐(工夫不白費)。3.傳說中的朝代名,堯所建。4.朝代。a)公元618—907,李淵和他的兒子李世民所建,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b)后唐。5.姓。
【君】:1.古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2.敬辭。稱對方:汪君。諸君。
【毅】:果斷;堅決:毅然。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