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樂的讀音 喜怒哀樂的意思
【解釋】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泛指人的各種不同的感情。【出處】《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示例】雖是海外之邦,不過言語不同,衣服有異,那~的人情,原是一樣的。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一回【近義詞】人之常情、悲歡離合【反義詞】心平氣和【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表現人的心情
- 喜
- 怒
- 哀
- 樂
“喜怒哀樂”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ǐ nù āi lè]
- 漢字注音:
- ㄒㄧˇ ㄋㄨˋ ㄞ ㄌㄜˋ
- 簡繁字形:
- 喜怒哀樂
- 是否常用:
- 否
“喜怒哀樂”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喜怒哀樂 xǐ-nù-āi-lè
(1) [pleasure,anger,sorrow and joy]∶指高興、憤怒、悲哀和快樂這四種感情
喜怒哀樂,慮嘆變熱。——《莊子·齊物論》
(2) [the passions]∶泛指人的各種不同感情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禮記·中庸》
辭典解釋
喜怒哀樂 xǐ nù āi lè ㄒㄧˇ ㄋㄨˋ ㄞ ㄌㄜˋ 人的各種情緒。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紅樓夢.第一一一回》:「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便是個性;喜怒哀樂已發,便是情了。」
英語 four types of human emotions, namely: happiness 歡喜|歡喜[huan1 xi3], anger 憤怒|憤怒[fen4 nu4], sorrow 悲哀[bei1 ai1] and joy 快樂|快樂[kuai4 le4]
法語 émoticon
網絡解釋
【解釋】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泛指人的各種不同的感情。
【出處】《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示例】雖是海外之邦,不過言語不同,衣服有異,那~的人情,原是一樣的。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一回
【近義詞】人之常情、悲歡離合
【反義詞】心平氣和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表現人的心情
“喜怒哀樂”的單字解釋
【喜】:1.快樂;高興:狂喜。喜出望外。笑在臉上,喜在心里。2.可慶賀的;可慶賀的事:喜事。賀喜。報喜。3.稱懷孕為“有喜”。4.愛好:好大喜功。喜新厭舊。5.某種生物適宜于什么環境;某種東西適宜于配合什么東西:喜光植物。海帶喜葷,最好跟肉一起燉。6.姓。
【怒】:1.生氣;氣憤:發怒。惱怒。2.盛大:怒潮。狂風怒號。山花怒放。
【哀】:1.悲傷;悲痛:悲哀。哀鳴。2.悼念:哀悼。默哀。3.憐憫:哀憐。哀矜。哀其不幸。4.姓。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
“喜怒哀樂”的相關詞語
* 喜怒哀樂的讀音是:xǐ nù āi lè,喜怒哀樂的意思:【解釋】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泛指人的各種不同的感情。【出處】《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示例】雖是海外之邦,不過言語不同,衣服有異,那~的人情,原是一樣的。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一回【近義詞】人之常情、悲歡離合【反義詞】心平氣和【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表現人的心情
基本解釋
喜怒哀樂 xǐ-nù-āi-lè
(1) [pleasure,anger,sorrow and joy]∶指高興、憤怒、悲哀和快樂這四種感情
喜怒哀樂,慮嘆變熱。——《莊子·齊物論》
(2) [the passions]∶泛指人的各種不同感情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禮記·中庸》
辭典解釋
喜怒哀樂 xǐ nù āi lè ㄒㄧˇ ㄋㄨˋ ㄞ ㄌㄜˋ人的各種情緒。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紅樓夢.第一一一回》:「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便是個性;喜怒哀樂已發,便是情了。」
英語 four types of human emotions, namely: happiness 歡喜|歡喜[huan1 xi3], anger 憤怒|憤怒[fen4 nu4], sorrow 悲哀[bei1 ai1] and joy 快樂|快樂[kuai4 le4]
法語 émoticon
【解釋】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泛指人的各種不同的感情。
【出處】《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示例】雖是海外之邦,不過言語不同,衣服有異,那~的人情,原是一樣的。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一回
【近義詞】人之常情、悲歡離合
【反義詞】心平氣和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表現人的心情
【喜】:1.快樂;高興:狂喜。喜出望外。笑在臉上,喜在心里。2.可慶賀的;可慶賀的事:喜事。賀喜。報喜。3.稱懷孕為“有喜”。4.愛好:好大喜功。喜新厭舊。5.某種生物適宜于什么環境;某種東西適宜于配合什么東西:喜光植物。海帶喜葷,最好跟肉一起燉。6.姓。
【怒】:1.生氣;氣憤:發怒。惱怒。2.盛大:怒潮。狂風怒號。山花怒放。
【哀】:1.悲傷;悲痛:悲哀。哀鳴。2.悼念:哀悼。默哀。3.憐憫:哀憐。哀矜。哀其不幸。4.姓。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