嗌怎么讀 嗌的意思

漢字 | 嗌 |
---|---|
讀音 |
|
注音 | ㄧˋ|ㄞˋ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10 |
異體字 |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5CC |
其它編碼 | 五筆:kuwl 倉頡:rtct 鄭碼:juol 四角:68012 |
筆順編碼 | 2514313425221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丶ノ一ノ丶丨フ丨丨一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點 撇 橫 撇 點 豎 橫折 豎 豎 橫 |
嗌字的意思
咽喉被食物等塞住。
[yì]咽喉。
嗌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嗌
yì ㄧˋ
咽喉,喉嚨。其它字義
● 嗌
ài ㄞˋ
〔嗌嗌〕笑聲,如“一幸得勝,疾笑嗌嗌”。 咽喉窒塞,噎。英語 the throat; to quarrel, choke
德語 würgen; verschlucken (V)?,Rachen (S)
法語 suffoquer,s'étouffer (en avalant)?,être étranglé (par les sanglots)?
嗌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嗌 ài
〈動〉
(1) 咽喉塞住 [choke]
嗌,噎也…秦 晉或曰嗌。——《方言》
嗌不容粒。——《谷梁傳·昭公十九年》。
(2) 又如:嗌喉(上吊身亡)
(3) 另見 yì
基本詞義
◎ 嗌 yì
〈名〉
(1) 咽喉 [throat]
咽,又謂之嗌,氣所流通,厄要之處也。——《釋名》
食之已嗌痛。——《山海經·北山經》
使我嗌疾而腰急。——《列子·湯問》
嗌于面塵,身無膏澤。——《素問》
(2) 喻指交通要道 [vital communication line]
嗌者,扼也,扼要之處也。——《說文解字注》
(3) 嗌喔 [sound of flattering]。如:嗌嘔(嗌喔。形容奉承取媚的聲音)
(4) 另見 ài
嗌字的辭典解釋
咽喉、喉嚨。《穀梁傳·昭公十九年》:「哭泣歠飦粥,嗌不容粒。」
嗌ㄞˋài 動噎,喉嚨塞住。《老殘遊記·第二○回》:「說到這裡,就嗌住了。」
康熙字典解釋
嗌【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伊昔切,音益。《說文》咽也。《穀梁傳·昭十九年》歠飦粥嗌,不容粒。《註》嗌,喉也。《楚辭·大招》四酎幷孰,不歰嗌只。《史記·倉公傳》飮食下嗌。《老子·道德經》終日號而嗌不嗄。
又《集韻》乙革切,音戹。義同。《莊子·大宗師》屈服者,其嗌言若哇。《釋文》嗌,郭音厄。
又《集韻》乙角切,音渥。笑也。《韓詩外傳》疾笑嗌嗌,威儀固陋。
又《集韻》烏懈切,音隘。《揚子·方言》嗌,噎也。秦晉或曰嗌,又曰噎。《註》皆謂咽痛。
又《集韻》壹計切,音翳。與齸同。江東名咽爲齸。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嗌【卷二】【口部】
咽也。從口益聲。籒文嗌上象口,下象頸脈理也。伊昔切〖注〗《玉篇》??,籒文嗌。又?,同苒。草盛貌。
說文解字注
(嗌)咽也。嗌者、扼也。扼要之處也。咽嗌雙聲。漢書。昌邑王嗌痛。爾雅注云。江東名咽爲嗌。從口。益聲。伊昔切。十六部。
(??)籒文嗌。上象口。下象頸脈理也。此象形字。與亢略同。漢百官公卿表曰。?作朕虞。應劭曰。?、伯益也。師古曰。?古益字也。按此假借籒文隘爲益。如九歌假借古文番爲播也。趙宋時古文尙書益作?。此本諸漢表耳。○又按凡言項領頸亢胡者、自外言之。言嚨?噲吞咽嗌者、自內言之。故皆從口。自口而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