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陣以待的讀音 嚴陣以待的意思
【解釋】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待著敵人。【出處】《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示例】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近義詞】枕戈待旦、厲兵秣馬【反義詞】麻木不仁、麻痹大意【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嚴
- 陣
- 以
- 待
“嚴陣以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án zhèn yǐ dài]
- 漢字注音:
- ㄧㄢˊ ㄓㄣˋ ㄧˇ ㄉㄞˋ
- 簡繁字形:
- 嚴陣以待
- 是否常用:
- 是
“嚴陣以待”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嚴陣以待 yánzhènyǐdài
[stand in combat readiness;be ready in full battle array] 擺好嚴整的陣勢,以待來侵犯的敵人。指軍隊要打仗必須有充分戰斗準備
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資治通鑒·漢武帝建武三年》
辭典解釋
嚴陣以待 yán zhèn yǐ dài ㄧㄢˊ ㄓㄣˋ ㄧˇ ㄉㄞˋ 以嚴整的陣勢等待敵人來犯。指預先做好準備,等待來犯者。
《明史.卷六.成祖本紀》:「六月甲辰,阿魯臺偽降,命諸將嚴陣以待,果悉眾來犯。」
《東周列國志.第一六回》:「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嚴陣以待。」
反義詞
毫不為備
網絡解釋
【解釋】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待著敵人。
【出處】《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示例】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
【近義詞】枕戈待旦、厲兵秣馬
【反義詞】麻木不仁、麻痹大意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嚴陣以待”的單字解釋
【嚴】:同“嚴”。
【陣】:同“陣”。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待】:[dài]1.對待:優待。以禮相待。待人和氣。2.招待:待客。3.等待:待業。嚴陣以待。有待改進。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說不說。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認錯了人。[dāi]停留:待一會兒再走。也作呆。
“嚴陣以待”的相關詞語
* 嚴陣以待的讀音是:yán zhèn yǐ dài,嚴陣以待的意思:【解釋】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待著敵人。【出處】《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示例】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近義詞】枕戈待旦、厲兵秣馬【反義詞】麻木不仁、麻痹大意【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嚴陣以待 yánzhènyǐdài
[stand in combat readiness;be ready in full battle array] 擺好嚴整的陣勢,以待來侵犯的敵人。指軍隊要打仗必須有充分戰斗準備
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資治通鑒·漢武帝建武三年》
辭典解釋
嚴陣以待 yán zhèn yǐ dài ㄧㄢˊ ㄓㄣˋ ㄧˇ ㄉㄞˋ以嚴整的陣勢等待敵人來犯。指預先做好準備,等待來犯者。
《明史.卷六.成祖本紀》:「六月甲辰,阿魯臺偽降,命諸將嚴陣以待,果悉眾來犯。」
《東周列國志.第一六回》:「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嚴陣以待。」
反義詞
毫不為備【解釋】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待著敵人。
【出處】《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示例】鮑叔牙聞魯侯引兵而來,乃~。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
【近義詞】枕戈待旦、厲兵秣馬
【反義詞】麻木不仁、麻痹大意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嚴】:同“嚴”。
【陣】:同“陣”。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待】:[dài]1.對待:優待。以禮相待。待人和氣。2.招待:待客。3.等待:待業。嚴陣以待。有待改進。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說不說。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認錯了人。[dāi]停留:待一會兒再走。也作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