囋怎么讀 囋的意思

漢字 | 囋 |
---|---|
讀音 |
|
注音 | ㄗㄚˊ|ㄗㄢˋ|ㄘㄢ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22 部外:19 |
異體字 | 囐 讚 ?? ?? ?? 餐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6CB |
其它編碼 | 五筆:ktfm 倉頡:rhuc 鄭碼:jmrl 四角:64086 |
筆順編碼 | 2513121353121352511134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ノ一丨一ノフノ一丨一ノフ丨フ一一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撇 橫 豎 橫 撇 豎提 撇 橫 豎 橫 撇 豎彎鉤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撇 點 |
囋字的意思
囋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囋
zá ㄗㄚˊ
〔嘈囋〕古同“嘈雜”,(聲音)雜亂而喧鬧。多話:“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其它字義
● 囋
zàn ㄗㄢˋ
譏笑。古同“讚”。其它字義
● 囋
cān ㄘㄢˉ
◎ 古同“餐”。
囋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囋 zá
〈形〉
(1) 多言 [long-winded;wordy talktive]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荀子》
(2) 另見 zàn
其它字義
◎ 囋 zàn
〈動〉
(1) 譏嘲 [satirize]
囋,譏囋,嘲也。——《廣韻》
(2) 又如:囋念(狡猾)
(3) 夸贊 [praise]
癡珠囋聲好,跨進屏門。——《花月痕》
(4) 另見 zá
囋字的辭典解釋
言語繁瑣無節制。《荀子·勸學》:「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囋者,嘈囋謂語聲繁碎也。」宋·可旻〈漁家傲·我佛蓮華隨步踏〉詞:「水鳥樹林皆念法,聲嘈囋,空中零亂天華撒。」
康熙字典解釋
囋【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22畫,部外筆畫:19畫
《集韻》才達切,音巀。《博雅》嘈囋,聲也。《陸機·文賦》務嘈囋而妖冶。《註》??蒼曰:嘈啈,聲貌。啈與囋囐同。《集韻》或作囐????啐。
又《廣韻》嘈囋,鼓聲。
又《北魏書·西域傳》波斯國人號王曰醫囋。
又《集韻》子末切,音拶。聲多也。
又《類篇》才贊切,音?。譏也。《集韻》書作??。
又《集韻》千安切。同餐。吞也。
又《正韻》與賛讚同。《荀子·勸學篇》問一而告二,謂之囋。《註》囋卽讚字,謂以言強讚助之。
又《類篇》在坦切,音囋。嘲也。◎按各韻書或作????,皆重文。??字從兓作,不從?。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餐【卷五】【食部】
吞也。從食??聲。湌,餐或從水。七安切
說文解字注
(餐)吞也。口部曰。吞、咽也。鄭風曰。使我不能餐兮。魏風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則餐猶食也。鄭風。還、子授子之粲兮。釋言、毛傳皆曰。粲、餐也。謂粲爲餐之假借字也。餐訓吞。引伸之爲人食之。又引伸之爲人所食。故曰授餐。飧與餐、其義異。其音異。其形則飧或作飱、餐或作?。鄭風、釋言音義誤認餐爲飧字耳。而集韻、類篇竟謂飧餐一字。從??。??聲。七安切。十四部。與十三部之飧迥別。魏伐檀一章三章分用。
(湌)餐或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