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徭的讀音 均徭的意思
均徭 明代三大徭役之一。因按戶等人丁編排,均輸徭役,故稱“均徭”。明初,徭役包括里甲正役和雜役。雜役是供地方官府役使的差役,由里按戶等派遣。后因里長徇私作弊,徭役負擔不均。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江西按察司僉金事夏時在江西創行均徭法,將經常性差役從雜役中劃出,成為一種徭役制度,明弘治時在全國推行。凡省、府、州、縣衙門的雜色差役以及雜項勞役的折價,都屬均徭。弘治、正德年間,除親自服役者外,一部分均徭折成銀兩繳納,前者叫力差,后者叫銀差。后來,也有力差折銀者。明代中期,因朝政腐敗,官吏里胥因緣為奸,均搖遭到破壞。萬歷九年(公元1581年)行一條鞭法,均徭 并入田賦征收。
- 均
- 徭
“均徭”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ūn yáo]
- 漢字注音:
- ㄐㄩㄣ ㄧㄠ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