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怎么讀 徭的意思
“徭”字共有1個讀音:
[yáo]

漢字 | 徭 |
---|---|
讀音 |
|
注音 | ㄧㄠˊ |
部首 | [彳] 雙人旁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10 |
異體字 | 傜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FAD |
其它編碼 | 五筆:term|tetb 倉頡:hobou 鄭碼:oiez 四角:22272 |
筆順編碼 | 3323443311252 |
筆順筆畫 | ノノ丨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 |
筆順名稱 | 撇 撇 豎 撇 點 點 撇 撇 橫 橫 豎 豎折/豎彎 豎 |
徭字的意思
徭役,古時統治者強迫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
徭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徭
yáo ㄧㄠˊ
◎ 古代統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徭役。
英語 conscript labor, compulsory labor
德語 Zwangsarbeit (S)
法語 corvée pour l'Etat,travail forcé
徭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徭 yáo
〈名〉
(1) 通“徭”
(2) 姓
詞性變化
◎ 徭 yáo
〈名〉
(1) (形聲。從彳( chì))
(2) 同本義 [forced labor;corv ée]
徭役多則民苦。——《韓非子·備內》
(3) 又如:徭力(工役勞力);徭夫(服勞役的民夫)
(4) 歷史文獻對瑤族的稱謂 [Yao nationality]。如:徭洞(瑤族人居住的山洞;借指瑤族人)
徭字的辭典解釋
徭ㄧㄠˊyáo名
勞役。如:「徭役」。唐·杜荀鶴〈山中寡婦〉詩:「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元史·卷一二四·塔本傳》:「興學養士,輕刑薄徭,雖同僚不敢私役一民。」
康熙字典解釋
徭【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10畫
《玉篇》余招切,音遙。役也。《周禮·天官·冢宰》徒百有二十人。《註》此民給徭役者。《後漢·第五倫傳》倫爲鄕嗇夫,平徭賦。
又《韻會》通作繇。《前漢·景帝紀》省繇賦。
又《韻會》亦作??。《前漢·宣帝紀》擅興??役。《廣韻》《集韻》《類篇》??作傜。
說文解字解釋
徭字組詞
徭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徭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