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峽的讀音 夔峽的意思
夔峽 夔(kuí)峽,瞿塘峽的別稱。夔門位于長江三峽的西端入口處,扼守瞿塘峽之西門,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稱其為夔門,瞿塘峽也因而得名夔峽。
- 夔
- 峽
“夔峽”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uí xiá]
- 漢字注音:
- ㄎㄨㄟˊ ㄒㄧㄚˊ
- 簡繁字形:
- 夔峽
- 是否常用:
- 否
“夔峽”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即瞿塘峽。 辭典解釋
夔峽 kuí xiá ㄎㄨㄟˊ ㄒㄧㄚˊ 瞿塘峽的別稱。參見「瞿塘峽」條。
網絡解釋
夔峽
夔(kuí)峽,瞿塘峽的別稱。夔門位于長江三峽的西端入口處,扼守瞿塘峽之西門,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稱其為夔門,瞿塘峽也因而得名夔峽。
“夔峽”的單字解釋
【夔】:1.古代傳說中一種形狀像龍而只有一足的動物。2.夔州,古地名,在今重慶奉節一帶。
【峽】:1.兩山夾水的地方(多用于地名):三門峽(在河南)。青銅峽(在寧夏)。長江三峽。2.見〖海峽〗。
“夔峽”的相關詞語
“夔峽”造句
瞿塘峽又名夔峽,西起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約8公里,在三峽中最短也最為雄偉險峻。
他每年要到三峽幾次,夔峽最高的桃子山,巫峽最高的神女峰,西陵峽最高的黃牛巖,鷹嘴巖,無不留下他的足跡。
裝載有近5000噸鈦精粉的夔峽609輪“腰折”長江。
因為奉節古稱夔州,所以叫它夔門,瞿塘峽因此也有“夔峽”之稱。
裝載有鈦精礦的夔峽609輪“腰折”長江。
乾元二年(759年),他棄官華州,流離秦蜀,棲遲夔峽,飄蓬沅湘,最終病死孤舟。
乾元二年(759年),他棄官華州,“漂泊西南天地間”,流離秦蜀,棲遲夔峽,飄蓬沅湘,病死孤舟,時年59歲。
* 夔峽的讀音是:kuí xiá,夔峽的意思:夔峽 夔(kuí)峽,瞿塘峽的別稱。夔門位于長江三峽的西端入口處,扼守瞿塘峽之西門,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稱其為夔門,瞿塘峽也因而得名夔峽。
基本解釋
即瞿塘峽。辭典解釋
夔峽 kuí xiá ㄎㄨㄟˊ ㄒㄧㄚˊ瞿塘峽的別稱。參見「瞿塘峽」條。
夔峽
夔(kuí)峽,瞿塘峽的別稱。夔門位于長江三峽的西端入口處,扼守瞿塘峽之西門,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稱其為夔門,瞿塘峽也因而得名夔峽。【夔】:1.古代傳說中一種形狀像龍而只有一足的動物。2.夔州,古地名,在今重慶奉節一帶。
【峽】:1.兩山夾水的地方(多用于地名):三門峽(在河南)。青銅峽(在寧夏)。長江三峽。2.見〖海峽〗。
瞿塘峽又名夔峽,西起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約8公里,在三峽中最短也最為雄偉險峻。
他每年要到三峽幾次,夔峽最高的桃子山,巫峽最高的神女峰,西陵峽最高的黃牛巖,鷹嘴巖,無不留下他的足跡。
裝載有近5000噸鈦精粉的夔峽609輪“腰折”長江。
因為奉節古稱夔州,所以叫它夔門,瞿塘峽因此也有“夔峽”之稱。
裝載有鈦精礦的夔峽609輪“腰折”長江。
乾元二年(759年),他棄官華州,流離秦蜀,棲遲夔峽,飄蓬沅湘,最終病死孤舟。
乾元二年(759年),他棄官華州,“漂泊西南天地間”,流離秦蜀,棲遲夔峽,飄蓬沅湘,病死孤舟,時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