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方針的意思 大政方針的讀音和出處
- 大
- 政
- 方
- 針
- 成語名稱:
- 大政方針
- 成語拼音:
- [dà zhèng fāng zhēn]
- 成語解釋:
- 重大的政策與措施,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指針。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38回:“頗欲展施抱負,造成一法制國,所以一經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擬向國會宣布。”
- 成語例句:
- 頗欲展施抱負,造成一法治國,所以一經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擬向國會宣布。(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八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主語、賓語;指重大決策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當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大政方針
- 英文翻譯:
- fundamental polic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大政方針”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D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重大 政策 措施 引導 事業 前進 方向 指針
“大政方針”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政】:1.政治:政綱。政工人員。2.政府:黨政軍民。3.國家某一部門主管的業務:財政。郵政。4.指家庭或團體的事務:家政。校政。
【方】:1.正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正四邊形的六面體。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東方。雙方。4.辦法:千方百計。領導有方。5.地點;地區:前方。方言。6.治病的藥單:藥方。處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積一立方米:土方。8.數學上指自乘的積:乘方。9.副詞。正在;方才:方興未艾。如夢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響度級的單位。將聲音與一個1,000赫的純音試聽比較,當兩者響度被判斷為相同時,后者聲壓級的分貝數即被定為這個聲音響度級的方數。舊寫作?。11.?量詞。用于方形的東西:一方硯臺。兩方圖章。
【針】:1.縫衣物用的工具,細長而小,一頭尖銳,一頭有孔或鉤,可以引線,多用金屬制成:繡花針。縫紉機針。2.細長像針的東西:松針。指南針。表上有時針、分針和秒針。3.針劑:防疫針。打針。4.中醫刺穴位用的特制的金屬針:銀針。毫針。5.中醫用特制的金屬針按穴位刺入體內醫治疾病:針灸。6.姓。
“大政方針”的相關成語
“大政方針”的關聯成語
大字的成語
政字的成語
方字的成語
針字的成語
大開頭的成語
政開頭的成語
方開頭的成語
針開頭的成語
da的成語
zheng的成語
fang的成語
zhen的成語
dzfz的成語
大政什么什么的成語
大什么方什么的成語
大什么什么針的成語
什么政方什么的成語
什么政什么針的成語
什么什么方針的成語
“大政方針”造句
只有這樣,大家在考試時不會出現大政方針的錯誤.
和平崛起既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內政外交大政方針的總結提煉,又是新世紀中國發展戰略的精辟概括。
這幾條大政方針大家必須熟記在心.
因此,它們慫恿各界英國政府按照大字標題決策大政方針,這是一種將速度、報告簡潔性、情感滿足置于收益和成本的理性分析之上。
民進為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和實施獻計出力。
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能否真正得以落實,使其成為人民的福祉,關鍵要看政策執行的力度。
語言政策是國家大政方針之一,舉一反三,其余可思過半矣!李光耀認為成功的第二大因素,是開放社會。
在大政方針方面,弘光朝采取株守江南的政策,最終導致了覆滅。
在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的問題上,徽宗也一樣能做到從諫如流,并對有諍臣風的蕭服、為政清廉的令毛注加以提拔。
只是石勒對在華夏之區如何治國安民畢竟很陌生,身邊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輔佐,在制定大政方針方面,還是會聽從儒生們的意見。
* 大政方針的意思 大政方針的成語解釋 大政方針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