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
太”。2.古同“
泰”。
【
橈】:[ráo]1.〔橈骨〕前臂靠大指一側的骨頭。2.槳,楫。[náo]1.古同“
撓”,削弱。2.古同“
撓”,打擾。
* 大橈的讀音是:dà ráo,大橈的意思:大橈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五臺山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大橈的道場。大橈全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大橈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并列在佛像兩旁。大橈的形象,一般為頂結五髻,手持寶劍,身騎青獅,以表示智慧的銳利和威猛。智慧和力量是人們最需要和最尊崇的,因而大橈的地位最尊,最受人敬仰,五臺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