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纛的讀音 大纛的意思
大纛 大纛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dà dào,指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出自宋·歐陽修《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
- 大
- 纛
“大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dào]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ㄉㄠ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大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大纛 dàdào
[big banner] 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
辭典解釋
大纛 dà dào ㄉㄚˋ ㄉㄠˋ 古代節度使儀從后的大旗。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
網絡解釋
大纛
大纛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dà dào,指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出自宋·歐陽修《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
“大纛”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纛】:古代軍隊里的大旗。
“大纛”的相關詞語
“大纛”造句
在曲阜,你舉起的儒家大纛,飄遍大江南北。
一代奇才,高擎著文學藝術的大纛,從宋代一直向我們走來。
“時每扮文武祭官,旗旄導前,騎卒擁后,高牙大纛,金鼓喧天,觀者云集,頗極一時之盛”。
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裳,不足為公貴。
那個人匹馬當先,一定是敵軍主帥,因為跟在他身后的大纛旗顯露了他的身份與眾不同。
劉歆在西漢沿革已久的今文十四博士制度上揭橥異端,舉起了古文經學的大纛。
* 大纛的讀音是:dà dào,大纛的意思:大纛 大纛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dà dào,指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出自宋·歐陽修《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
基本解釋
大纛 dàdào
[big banner] 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
辭典解釋
大纛 dà dào ㄉㄚˋ ㄉㄠˋ古代節度使儀從后的大旗。
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
大纛
大纛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dà dào,指古代行軍中或重要典禮上的大旗。出自宋·歐陽修《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纛】:古代軍隊里的大旗。
在曲阜,你舉起的儒家大纛,飄遍大江南北。
一代奇才,高擎著文學藝術的大纛,從宋代一直向我們走來。
“時每扮文武祭官,旗旄導前,騎卒擁后,高牙大纛,金鼓喧天,觀者云集,頗極一時之盛”。
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裳,不足為公貴。
那個人匹馬當先,一定是敵軍主帥,因為跟在他身后的大纛旗顯露了他的身份與眾不同。
劉歆在西漢沿革已久的今文十四博士制度上揭橥異端,舉起了古文經學的大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