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的讀音 大荔的意思
西戎之一。分布于岐梁山涇漆之北(今陜西大荔縣)。周定王八年(公元前461年)為秦所并﹐其地改名臨晉。
- 大
- 荔
“大荔”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lì]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ㄌㄧ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大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西戎之一。分布于岐梁山涇漆之北(今陜西大荔縣)。周定王八年(公元前461年)為秦所并﹐其地改名臨晉。
網絡解釋
“大荔”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荔】:〔荔枝〕常綠喬木。果皮有瘤狀突起,果實多汁,味甜。廣東、福建栽培較多,是南方特產果樹。
“大荔”的相關詞語
“大荔”造句
大荔52根數最少,失水速度慢,但水分供給能力有限,生長勢弱。
、冀之戎和義渠、大荔之戎、姜戎、姬戎、陸渾戎,戰國時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小戎等。
上一次打大荔,就是太張狂哩,讓人家有了準備。
代王殿下回到潼關的時候,當時正值大荔孫華叛亂,大興下令潼關封鎖,一方面是避免潼關有失,另一方面就是阻擋一大批流民入關。
后沿洛水南下,在今大荔縣朝邑一帶渡過黃河,又沿著中條山和太行山西麓向北,最后沿著桑干河走出山嶺,在今河北北部涿鹿、懷來境內的平原上定居。
大荔縣民政局社會事務股股長王敏回復:近年來,該縣城面積不斷擴延,舊城改造促使縣城面貌煥然一新,新建街、巷、路、小區不斷涌現。
由于薛有勤給飛機加裝了噴灑裝置,大荔縣一位不愿具名的種糧大戶說,自己3000多畝的小麥最近吸漿蟲爆發,他已和薛有勤簽了合同,請他噴藥滅蟲。
又過了兩個小時,與大荔縣相鄰蒲城縣某機電廠也發生一起類似的保險柜被盜案件,價值2萬余元的首飾被盜。
五一假期,大荔縣計生局副局長高青云在家不慎墜樓身亡,5月6日上午,該副局長的生前好友、同事及相關領導約300人參加了追悼會。
九月二十八日李淵從馮翊郡(今陜西大荔縣)西進,于十月四日抵達長安城下,在春明門外扎營。
* 大荔的讀音是:dà lì,大荔的意思:西戎之一。分布于岐梁山涇漆之北(今陜西大荔縣)。周定王八年(公元前461年)為秦所并﹐其地改名臨晉。
基本解釋
西戎之一。分布于岐梁山涇漆之北(今陜西大荔縣)。周定王八年(公元前461年)為秦所并﹐其地改名臨晉。【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荔】:〔荔枝〕常綠喬木。果皮有瘤狀突起,果實多汁,味甜。廣東、福建栽培較多,是南方特產果樹。
大荔52根數最少,失水速度慢,但水分供給能力有限,生長勢弱。
、冀之戎和義渠、大荔之戎、姜戎、姬戎、陸渾戎,戰國時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小戎等。
上一次打大荔,就是太張狂哩,讓人家有了準備。
代王殿下回到潼關的時候,當時正值大荔孫華叛亂,大興下令潼關封鎖,一方面是避免潼關有失,另一方面就是阻擋一大批流民入關。
后沿洛水南下,在今大荔縣朝邑一帶渡過黃河,又沿著中條山和太行山西麓向北,最后沿著桑干河走出山嶺,在今河北北部涿鹿、懷來境內的平原上定居。
大荔縣民政局社會事務股股長王敏回復:近年來,該縣城面積不斷擴延,舊城改造促使縣城面貌煥然一新,新建街、巷、路、小區不斷涌現。
由于薛有勤給飛機加裝了噴灑裝置,大荔縣一位不愿具名的種糧大戶說,自己3000多畝的小麥最近吸漿蟲爆發,他已和薛有勤簽了合同,請他噴藥滅蟲。
又過了兩個小時,與大荔縣相鄰蒲城縣某機電廠也發生一起類似的保險柜被盜案件,價值2萬余元的首飾被盜。
五一假期,大荔縣計生局副局長高青云在家不慎墜樓身亡,5月6日上午,該副局長的生前好友、同事及相關領導約300人參加了追悼會。
九月二十八日李淵從馮翊郡(今陜西大荔縣)西進,于十月四日抵達長安城下,在春明門外扎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