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論的讀音 大論的意思
大論 1.《大智度論》,佛教典籍。 2.正大的議論或理論。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下》:“不聞大論,則志不弘;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唐 韓愈 《進學解》:“ 荀卿 守正,大論是弘。”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推吐赤心,敷建大論。” 3. 吐蕃 官號。吐蕃謂“臣”為“論”,大相稱“論茝”,亦稱“大論”;副相稱“論茝扈莽”,亦稱“小論”。論,藏文blon,王族、大臣。《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國人號其王為贊普,相為大論、小論,以統理國事。”《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官有大相曰論茝,副相曰論茝扈莽,各一人,亦號大論、小論。”
- 大
- 論
“大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lùn]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ㄌㄨㄣˋ
- 簡繁字形:
- 大論
- 是否常用:
- 否
“大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正大的議論或理論。 2.吐蕃官號。論﹐藏文blon﹐王族﹑大臣。
網絡解釋
大論
1.《大智度論》,佛教典籍。
2.正大的議論或理論。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下》:“不聞大論,則志不弘;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唐 韓愈 《進學解》:“ 荀卿 守正,大論是弘。”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推吐赤心,敷建大論。”
3. 吐蕃 官號。吐蕃謂“臣”為“論”,大相稱“論茝”,亦稱“大論”;副相稱“論茝扈莽”,亦稱“小論”。論,藏文blon,王族、大臣。《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國人號其王為贊普,相為大論、小論,以統理國事。”《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官有大相曰論茝,副相曰論茝扈莽,各一人,亦號大論、小論。”
“大論”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論】:[lùn]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論。議論。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論。社論。歷史唯物論。3.評定;看待:論罪。相提并論。4.介詞。按照:論堆賣。論件計工。[lún]〔論語〕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弟子編纂的有關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和弟子間的談話,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道德和哲學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宋代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大論”的相關成語
“大論”的相關詞語
“大論”造句
真有特殊見解的三言兩語,較之不痛不癢的長篇大論要可貴得多。王朝聞
不聞大論,則志不宏;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上課發言,有多少就說多少,不必長篇大論,出口成章。
他又在發表長篇大論了!
一次實際行動勝過長篇大論。
會上發言要切合實際,不要長篇大論說些空話。
報刊上的文章要短小精悍,長篇大論沒人愛看。
寫文章重在精辟,不要長篇大論。
這部小說鴻篇大論的對話太多,情節又不生動,實在令人興味索然。
那些人就喜歡做長篇大論的講話,這既浪費自己的時間,又浪費別人的時間。
* 大論的讀音是:dà lùn,大論的意思:大論 1.《大智度論》,佛教典籍。 2.正大的議論或理論。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下》:“不聞大論,則志不弘;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唐 韓愈 《進學解》:“ 荀卿 守正,大論是弘。”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推吐赤心,敷建大論。” 3. 吐蕃 官號。吐蕃謂“臣”為“論”,大相稱“論茝”,亦稱“大論”;副相稱“論茝扈莽”,亦稱“小論”。論,藏文blon,王族、大臣。《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國人號其王為贊普,相為大論、小論,以統理國事。”《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官有大相曰論茝,副相曰論茝扈莽,各一人,亦號大論、小論。”
基本解釋
1.正大的議論或理論。 2.吐蕃官號。論﹐藏文blon﹐王族﹑大臣。大論
1.《大智度論》,佛教典籍。2.正大的議論或理論。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下》:“不聞大論,則志不弘;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唐 韓愈 《進學解》:“ 荀卿 守正,大論是弘。”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推吐赤心,敷建大論。”
3. 吐蕃 官號。吐蕃謂“臣”為“論”,大相稱“論茝”,亦稱“大論”;副相稱“論茝扈莽”,亦稱“小論”。論,藏文blon,王族、大臣。《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國人號其王為贊普,相為大論、小論,以統理國事。”《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官有大相曰論茝,副相曰論茝扈莽,各一人,亦號大論、小論。”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論】:[lùn]1.分析和說明道理:評論。議論。2.分析和說明道理的言論、文章或理論:輿論。社論。歷史唯物論。3.評定;看待:論罪。相提并論。4.介詞。按照:論堆賣。論件計工。[lún]〔論語〕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弟子編纂的有關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和弟子間的談話,涉及政治、經濟、教育、道德和哲學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宋代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真有特殊見解的三言兩語,較之不痛不癢的長篇大論要可貴得多。王朝聞
不聞大論,則志不宏;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上課發言,有多少就說多少,不必長篇大論,出口成章。
他又在發表長篇大論了!
一次實際行動勝過長篇大論。
會上發言要切合實際,不要長篇大論說些空話。
報刊上的文章要短小精悍,長篇大論沒人愛看。
寫文章重在精辟,不要長篇大論。
這部小說鴻篇大論的對話太多,情節又不生動,實在令人興味索然。
那些人就喜歡做長篇大論的講話,這既浪費自己的時間,又浪費別人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