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魚的讀音 大黃魚的意思
大黃魚 (魚類的一種)大黃魚( Larimichthys crocea),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黃魚屬,又名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 紅瓜、金龍、黃金龍、桂花黃魚、大仲、紅口、石首魚、石頭魚、黃瓜魚,為傳統“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之一,是我國近海主要經濟魚類。 大黃魚,體延長,側扁,體長約40-50cm。金黃色。尾柄細長。鱗較小,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9行鱗。椎骨25-27枚。平時棲息較深海區,4-6月向近海洄游產卵,產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餌,以魚蝦等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區遷移。鰾能發聲,漁民常借此估測魚群的大小。分布于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為中國重要的經濟魚類。供鮮食或制黃魚鲞等;鰾可制膠。已經人工養殖。
- 大
- 黃
- 魚
“大黃魚”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i huáng yú]
- 漢字注音:
- ㄉㄞˋ ㄏㄨㄤˊ ㄩˊ
- 簡繁字形:
- 大黃魚
- 是否常用:
- 是
“大黃魚”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又稱“大黃花”。魚綱,石首魚科。體側扁,金黃色,長40~50厘米,尾柄細長。鰾能發聲。耳腔內具耳石,有聽覺和平衡作用。結群洄游。為中國特產經濟魚類。辭典解釋
大黃魚 dà huáng yú ㄉㄚˋ ㄏㄨㄤˊ ㄩˊ 動物名。硬骨魚綱石首魚科。鱗小,鰭黃,背灰黃。是我國重要的海產魚類之一。
也稱為「石首魚」。
網絡解釋
大黃魚 (魚類的一種)
大黃魚( Larimichthys crocea),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黃魚屬,又名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 紅瓜、金龍、黃金龍、桂花黃魚、大仲、紅口、石首魚、石頭魚、黃瓜魚,為傳統“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之一,是我國近海主要經濟魚類。
大黃魚,體延長,側扁,體長約40-50cm。金黃色。尾柄細長。鱗較小,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9行鱗。椎骨25-27枚。平時棲息較深海區,4-6月向近海洄游產卵,產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餌,以魚蝦等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區遷移。鰾能發聲,漁民常借此估測魚群的大小。分布于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為中國重要的經濟魚類。供鮮食或制黃魚鲞等;鰾可制膠。已經人工養殖。
“大黃魚”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黃】:1.像絲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顏色。2.指黃金:黃貨。黃白之物。3.指蛋黃:雙黃蛋。4.象征腐化墮落,特指色情:掃黃。查禁黃書。5.(Huáng)指黃河:治黃。引黃工程。6.(Huáng)指黃帝,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炎黃。7.姓。8.事情失敗或計劃不能實現:買賣黃了。
【魚】:1.脊椎動物的一大類,生活在水中,體溫隨外界溫度而變化,一般身體側扁,有鱗和鰭,用鰓呼吸。種類極多,包括軟骨魚和硬骨魚兩類。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大黃魚”的相關詞語
* 大黃魚的讀音是:dài huáng yú,大黃魚的意思:大黃魚 (魚類的一種)大黃魚( Larimichthys crocea),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黃魚屬,又名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 紅瓜、金龍、黃金龍、桂花黃魚、大仲、紅口、石首魚、石頭魚、黃瓜魚,為傳統“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之一,是我國近海主要經濟魚類。 大黃魚,體延長,側扁,體長約40-50cm。金黃色。尾柄細長。鱗較小,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9行鱗。椎骨25-27枚。平時棲息較深海區,4-6月向近海洄游產卵,產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餌,以魚蝦等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區遷移。鰾能發聲,漁民常借此估測魚群的大小。分布于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為中國重要的經濟魚類。供鮮食或制黃魚鲞等;鰾可制膠。已經人工養殖。
基本解釋
又稱“大黃花”。魚綱,石首魚科。體側扁,金黃色,長40~50厘米,尾柄細長。鰾能發聲。耳腔內具耳石,有聽覺和平衡作用。結群洄游。為中國特產經濟魚類。辭典解釋
大黃魚 dà huáng yú ㄉㄚˋ ㄏㄨㄤˊ ㄩˊ動物名。硬骨魚綱石首魚科。鱗小,鰭黃,背灰黃。是我國重要的海產魚類之一。
也稱為「石首魚」。
大黃魚 (魚類的一種)
大黃魚( Larimichthys crocea),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黃魚屬,又名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 紅瓜、金龍、黃金龍、桂花黃魚、大仲、紅口、石首魚、石頭魚、黃瓜魚,為傳統“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之一,是我國近海主要經濟魚類。大黃魚,體延長,側扁,體長約40-50cm。金黃色。尾柄細長。鱗較小,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9行鱗。椎骨25-27枚。平時棲息較深海區,4-6月向近海洄游產卵,產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餌,以魚蝦等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區遷移。鰾能發聲,漁民常借此估測魚群的大小。分布于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為中國重要的經濟魚類。供鮮食或制黃魚鲞等;鰾可制膠。已經人工養殖。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黃】:1.像絲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顏色。2.指黃金:黃貨。黃白之物。3.指蛋黃:雙黃蛋。4.象征腐化墮落,特指色情:掃黃。查禁黃書。5.(Huáng)指黃河:治黃。引黃工程。6.(Huáng)指黃帝,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炎黃。7.姓。8.事情失敗或計劃不能實現:買賣黃了。
【魚】:1.脊椎動物的一大類,生活在水中,體溫隨外界溫度而變化,一般身體側扁,有鱗和鰭,用鰓呼吸。種類極多,包括軟骨魚和硬骨魚兩類。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