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祝的讀音 太祝的意思
太祝 太祝,tài zhù ㄊㄞ ㄓㄨ ,又稱大祝,官名。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漢景帝時更名為祠祀,漢武帝更名為廟祀,與女巫同為祠祀官,是《周禮》中規定的儒教神職官員之一,官銜下大夫。殷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太祝處天人之際,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太祝常駐神祠,歲時至祠,持版,掌讀祝。太祝以下還有亞祝、少祝。大祝迎神告大宗,少祝導王,亞祝迎王。太祝祭服無旒冕,素青衣,朱裳,蔽膝,無佩綬。日本神道教神職即太祝。太祝為殷官,與太宰等官為六太。周官,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辭,以祈福祥。秦漢有太祝令、丞,后漢亦曰太祝令、丞。晉、宋、齊、梁、陳、后魏、北齊皆因之。后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煬帝罷署,太祝八人。大唐初有七人,后增為九人,開元二十三年減置三人。掌讀祝文,出納。
- 太
- 祝
“太祝”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ài zhù]
- 漢字注音:
- ㄊㄞˋ ㄓㄨ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太祝”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太祝 tàizhù
[an offical who holds to offer sacrifice to gods or ancesters] 官名。為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
為太祝奉禮聽事已寬。——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辭典解釋
太祝 tài zhù ㄊㄞˋ ㄓㄨˋ 職官名。為祝官之長,掌管祭祀祈禱的事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及周之太祝,掌六祝之辭。」也作「大祝」。
網絡解釋
太祝
太祝,tài zhù ㄊㄞ ㄓㄨ ,又稱大祝,官名。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漢景帝時更名為祠祀,漢武帝更名為廟祀,與女巫同為祠祀官,是《周禮》中規定的儒教神職官員之一,官銜下大夫。殷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太祝處天人之際,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太祝常駐神祠,歲時至祠,持版,掌讀祝。太祝以下還有亞祝、少祝。大祝迎神告大宗,少祝導王,亞祝迎王。太祝祭服無旒冕,素青衣,朱裳,蔽膝,無佩綬。日本神道教神職即太祝。太祝為殷官,與太宰等官為六太。周官,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辭,以祈福祥。秦漢有太祝令、丞,后漢亦曰太祝令、丞。晉、宋、齊、梁、陳、后魏、北齊皆因之。后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煬帝罷署,太祝八人。大唐初有七人,后增為九人,開元二十三年減置三人。掌讀祝文,出納。
“太祝”的單字解釋
【太】:1.高;大:太空。太學。太湖。2.極;最:太古。3.身份最高或輩分更高的:太老伯。太老師(老師的父親或父親的老師)。太夫人(尊稱別人的母親)。4.a)表示程度過分(可用于肯定和否定):水太熱,燙手。人太多了,會客室里坐不開。他太不謙虛了。b)表示程度極高(用于贊嘆,只限于肯定):這辦法太好了。這建筑太偉大了。c)很(用于否定,含委婉語氣):不太好。不太滿意。5.姓。
【祝】:1.祝愿:祝你健康。祝兩國的友誼萬古常青。2.姓。3.削;斷絕:祝發為僧(剃去頭發當和尚)。
“太祝”的相關詞語
* 太祝的讀音是:tài zhù,太祝的意思:太祝 太祝,tài zhù ㄊㄞ ㄓㄨ ,又稱大祝,官名。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漢景帝時更名為祠祀,漢武帝更名為廟祀,與女巫同為祠祀官,是《周禮》中規定的儒教神職官員之一,官銜下大夫。殷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太祝處天人之際,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太祝常駐神祠,歲時至祠,持版,掌讀祝。太祝以下還有亞祝、少祝。大祝迎神告大宗,少祝導王,亞祝迎王。太祝祭服無旒冕,素青衣,朱裳,蔽膝,無佩綬。日本神道教神職即太祝。太祝為殷官,與太宰等官為六太。周官,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辭,以祈福祥。秦漢有太祝令、丞,后漢亦曰太祝令、丞。晉、宋、齊、梁、陳、后魏、北齊皆因之。后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煬帝罷署,太祝八人。大唐初有七人,后增為九人,開元二十三年減置三人。掌讀祝文,出納。
基本解釋
太祝 tàizhù
[an offical who holds to offer sacrifice to gods or ancesters] 官名。為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
為太祝奉禮聽事已寬。——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辭典解釋
太祝 tài zhù ㄊㄞˋ ㄓㄨˋ職官名。為祝官之長,掌管祭祀祈禱的事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及周之太祝,掌六祝之辭。」也作「大祝」。
太祝
太祝,tài zhù ㄊㄞ ㄓㄨ ,又稱大祝,官名。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漢景帝時更名為祠祀,漢武帝更名為廟祀,與女巫同為祠祀官,是《周禮》中規定的儒教神職官員之一,官銜下大夫。殷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太祝處天人之際,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太祝常駐神祠,歲時至祠,持版,掌讀祝。太祝以下還有亞祝、少祝。大祝迎神告大宗,少祝導王,亞祝迎王。太祝祭服無旒冕,素青衣,朱裳,蔽膝,無佩綬。日本神道教神職即太祝。太祝為殷官,與太宰等官為六太。周官,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辭,以祈福祥。秦漢有太祝令、丞,后漢亦曰太祝令、丞。晉、宋、齊、梁、陳、后魏、北齊皆因之。后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煬帝罷署,太祝八人。大唐初有七人,后增為九人,開元二十三年減置三人。掌讀祝文,出納。
【太】:1.高;大:太空。太學。太湖。2.極;最:太古。3.身份最高或輩分更高的:太老伯。太老師(老師的父親或父親的老師)。太夫人(尊稱別人的母親)。4.a)表示程度過分(可用于肯定和否定):水太熱,燙手。人太多了,會客室里坐不開。他太不謙虛了。b)表示程度極高(用于贊嘆,只限于肯定):這辦法太好了。這建筑太偉大了。c)很(用于否定,含委婉語氣):不太好。不太滿意。5.姓。
【祝】:1.祝愿:祝你健康。祝兩國的友誼萬古常青。2.姓。3.削;斷絕:祝發為僧(剃去頭發當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