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幾的讀音 失幾的意思
失幾 亦作“ 失幾 ”。 1.錯過時機;失誤事機。 晉 陸機 《文賦》:“如失機而后會,恒操末以續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2. 貽誤軍機。 明 王瓊 《雙溪雜記》:“ 山東 巡撫 邊都憲 憲 , 真定 巡撫 蕭都憲 翀 ,皆撫馭無方,皆差官校拿解赴京,問以失機。”《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誰知正值北虜 也先 為寇,大掠人畜, 陸總兵 失機,扭解來京問罪,連 尤侍郎 都罷官去了。”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二:“三藩之役, 順承郡王 簡親王 逗留于 楚 ,貝勒 洞鄂 失幾于 陜 ,總督 金光祖 將軍 舒恕 觀望于 粵 。”
- 失
- 幾
“失幾”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ī jǐ]
- 漢字注音:
- ㄕ ㄐㄧˇ
- 簡繁字形:
- 失幾
- 是否常用:
- 否
“失幾”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失機"。
網絡解釋
失幾
亦作“ 失幾 ”。 1.錯過時機;失誤事機。 晉 陸機 《文賦》:“如失機而后會,恒操末以續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2. 貽誤軍機。 明 王瓊 《雙溪雜記》:“ 山東 巡撫 邊都憲 憲 , 真定 巡撫 蕭都憲 翀 ,皆撫馭無方,皆差官校拿解赴京,問以失機。”《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誰知正值北虜 也先 為寇,大掠人畜, 陸總兵 失機,扭解來京問罪,連 尤侍郎 都罷官去了。”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二:“三藩之役, 順承郡王 簡親王 逗留于 楚 ,貝勒 洞鄂 失幾于 陜 ,總督 金光祖 將軍 舒恕 觀望于 粵 。”
“失幾”的單字解釋
【失】:1.丟掉:遺失。喪失。2.找不著:迷失路徑。3.違背:失信。失約。4.沒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沒有達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變常態:失色。失神。7.錯誤:過失。千慮一失。
【幾】:[jī]1.細微。見“幾希”、“幾微”等條。2.危殆、危險。《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幾矣。”《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楚兵罷食盡,此天亡之時,不因其幾而遂取之,所謂養虎自遺患也。”3.將近、相去不遠:“幾及”、“庶幾”。《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4.豈。《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傳》:“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5.預兆、細微的跡象。《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明?方孝孺《深慮論》:“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6.時期、機會。《詩經?小雅?楚茨》:“卜爾百福,如幾如式。”《左傳?定公元年》:“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jǐ]1.詢問數量的多少:“幾個人”、“幾點鐘”。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2.表示不定的數目:“少年十幾二十時”、“他才十幾歲。”3.何、哪,表時間的疑問詞。見“幾何”、“幾曾”等條。
“失幾”的相關詞語
* 失幾的讀音是:shī jǐ,失幾的意思:失幾 亦作“ 失幾 ”。 1.錯過時機;失誤事機。 晉 陸機 《文賦》:“如失機而后會,恒操末以續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2. 貽誤軍機。 明 王瓊 《雙溪雜記》:“ 山東 巡撫 邊都憲 憲 , 真定 巡撫 蕭都憲 翀 ,皆撫馭無方,皆差官校拿解赴京,問以失機。”《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誰知正值北虜 也先 為寇,大掠人畜, 陸總兵 失機,扭解來京問罪,連 尤侍郎 都罷官去了。”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二:“三藩之役, 順承郡王 簡親王 逗留于 楚 ,貝勒 洞鄂 失幾于 陜 ,總督 金光祖 將軍 舒恕 觀望于 粵 。”
基本解釋
見"失機"。失幾
亦作“ 失幾 ”。 1.錯過時機;失誤事機。 晉 陸機 《文賦》:“如失機而后會,恒操末以續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2. 貽誤軍機。 明 王瓊 《雙溪雜記》:“ 山東 巡撫 邊都憲 憲 , 真定 巡撫 蕭都憲 翀 ,皆撫馭無方,皆差官校拿解赴京,問以失機。”《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誰知正值北虜 也先 為寇,大掠人畜, 陸總兵 失機,扭解來京問罪,連 尤侍郎 都罷官去了。”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二:“三藩之役, 順承郡王 簡親王 逗留于 楚 ,貝勒 洞鄂 失幾于 陜 ,總督 金光祖 將軍 舒恕 觀望于 粵 。”
【失】:1.丟掉:遺失。喪失。2.找不著:迷失路徑。3.違背:失信。失約。4.沒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沒有達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變常態:失色。失神。7.錯誤:過失。千慮一失。
【幾】:[jī]1.細微。見“幾希”、“幾微”等條。2.危殆、危險。《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幾矣。”《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楚兵罷食盡,此天亡之時,不因其幾而遂取之,所謂養虎自遺患也。”3.將近、相去不遠:“幾及”、“庶幾”。《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4.豈。《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傳》:“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5.預兆、細微的跡象。《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明?方孝孺《深慮論》:“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6.時期、機會。《詩經?小雅?楚茨》:“卜爾百福,如幾如式。”《左傳?定公元年》:“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jǐ]1.詢問數量的多少:“幾個人”、“幾點鐘”。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2.表示不定的數目:“少年十幾二十時”、“他才十幾歲。”3.何、哪,表時間的疑問詞。見“幾何”、“幾曾”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