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的讀音 孔融的意思
孔融 (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后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概述內圖片來源:)
- 孔
- 融
“孔融”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ǒng róng]
- 漢字注音:
- ㄎㄨㄥˇ ㄖㄨㄥ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孔融”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觸犯曹操,降為太中大夫,被殺。善詩文,辭采富麗,有《薦禰衡疏》、《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等名篇。明人輯有《孔少府集》。辭典解釋
孔融 kǒng róng ㄎㄨㄥˇ ㄖㄨㄥˊ 人名。(西元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時為北海相,世稱孔北海;立學校,表儒術,后拜大中大夫,為曹操所殺。
英語 Kong Rong (153-208)?, poet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德語 Kong Rong (Eig, Pers, 153 - 208)?
網絡解釋
孔融 (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后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概述內圖片來源:)
“孔融”的單字解釋
【孔】:1.洞;窟窿:九孔橋。鼻孔。2.通達:孔道。3.文言副詞。很:孔急。4.量詞。用于窯洞:一孔土窯。
【融】:1.融化:消融。春雪易融。2.融合;調和:融洽。水乳交融。3.流通:金融。4.姓。
“孔融”的相關詞語
“孔融”造句
兒童的行為,出于天性,也因環境而改變,所以孔融會讓梨。魯迅
孔融四歲讓梨,他從小就懂得謙讓。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它講的是孔融按照長幼順序分梨,而自己卻挑選最小的。
希望你如孔融讓梨般知禮,有孫叔敖砍蛇般的勇氣,與司馬光砸缸的智慧可比,比區寄預謀殺敵還要心細。智勇無敵,必成大器!兒童節快樂!
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后世對孔融的評價。
陶謙勞軍已畢,趙云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孔融田楷亦各相別,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周禮國學文明載,先祖懿德澤后脈;孔融讓梨仁義懷,丹心效國忠長在;為人師表臻至善,桃李芬芳處處開;正氣修身揚四海,文明短信報春來!
兒童節,我代替司馬光砸碎你的憂傷,代表小孔融送你大的希望,讓稱象的曹沖送你高智商,讓磨杵成針的李白送你堅持動向!愿祝福短信為你帶來成功曙光!
文明修身,禮儀情長。兼容并蓄,和睦安康。孔融讓梨,少小惟善。珍愛食糧,美德弘揚。誠信經商,地廣天寬;中華精神,萬古流芳;華夏百年,不朽輝煌!
我給寶寶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然后我問他‘寶寶你覺得孔融這小朋友好不好?’寶寶撇撇嘴說‘一個傻孩子有什么好不好的。’我‘……’。
* 孔融的讀音是:kǒng róng,孔融的意思:孔融 (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后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概述內圖片來源:)
基本解釋
(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觸犯曹操,降為太中大夫,被殺。善詩文,辭采富麗,有《薦禰衡疏》、《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等名篇。明人輯有《孔少府集》。辭典解釋
孔融 kǒng róng ㄎㄨㄥˇ ㄖㄨㄥˊ人名。(西元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時為北海相,世稱孔北海;立學校,表儒術,后拜大中大夫,為曹操所殺。
英語 Kong Rong (153-208)?, poet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德語 Kong Rong (Eig, Pers, 153 - 208)?
孔融 (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后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概述內圖片來源:)
【孔】:1.洞;窟窿:九孔橋。鼻孔。2.通達:孔道。3.文言副詞。很:孔急。4.量詞。用于窯洞:一孔土窯。
【融】:1.融化:消融。春雪易融。2.融合;調和:融洽。水乳交融。3.流通:金融。4.姓。
兒童的行為,出于天性,也因環境而改變,所以孔融會讓梨。魯迅
孔融四歲讓梨,他從小就懂得謙讓。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它講的是孔融按照長幼順序分梨,而自己卻挑選最小的。
希望你如孔融讓梨般知禮,有孫叔敖砍蛇般的勇氣,與司馬光砸缸的智慧可比,比區寄預謀殺敵還要心細。智勇無敵,必成大器!兒童節快樂!
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后世對孔融的評價。
陶謙勞軍已畢,趙云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孔融田楷亦各相別,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周禮國學文明載,先祖懿德澤后脈;孔融讓梨仁義懷,丹心效國忠長在;為人師表臻至善,桃李芬芳處處開;正氣修身揚四海,文明短信報春來!
兒童節,我代替司馬光砸碎你的憂傷,代表小孔融送你大的希望,讓稱象的曹沖送你高智商,讓磨杵成針的李白送你堅持動向!愿祝福短信為你帶來成功曙光!
文明修身,禮儀情長。兼容并蓄,和睦安康。孔融讓梨,少小惟善。珍愛食糧,美德弘揚。誠信經商,地廣天寬;中華精神,萬古流芳;華夏百年,不朽輝煌!
我給寶寶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然后我問他‘寶寶你覺得孔融這小朋友好不好?’寶寶撇撇嘴說‘一個傻孩子有什么好不好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