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正的讀音 學正的意思
學正 學正是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掌執行學規,考校訓導。宋國子監置學正與學錄,掌執行學規,考校訓導。元除國子監外,禮部及行省、宣衛司任命的路、州、縣學官亦稱學正。明、清國子監沿置。明學正秩正九品。清初不改,乾隆初升為正八品。清州學官亦稱學正。學正為基層官員編制之一,配置于國子監,而從事業務則相當于官學中的老師或行政人員。1910年代,清朝滅亡后,該官職廢除。
- 學
- 正
“學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ué zhèng]
- 漢字注音:
- ㄒㄩㄝˊ ㄓㄥˋ
- 簡繁字形:
- 學正
- 是否常用:
- 否
“學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宋﹑元﹑明﹑清國子監所屬學官,協助博士教學,并負訓導之責。 2.地方學校學官。宋元路﹑州﹑縣學及書院設學正;明清州學設學正,掌教育所屬生員。
網絡解釋
學正
學正是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掌執行學規,考校訓導。宋國子監置學正與學錄,掌執行學規,考校訓導。元除國子監外,禮部及行省、宣衛司任命的路、州、縣學官亦稱學正。明、清國子監沿置。明學正秩正九品。清初不改,乾隆初升為正八品。清州學官亦稱學正。學正為基層官員編制之一,配置于國子監,而從事業務則相當于官學中的老師或行政人員。1910年代,清朝滅亡后,該官職廢除。
“學正”的單字解釋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標準方向(跟“歪”相對):正南。正前方。前后對正。這幅畫掛得不正。2.位置在中間(跟“側、偏”相對):正房。正院兒。3.用于時間,指正在那一點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對):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術不正。6.正當:正路。正理。錢的來路不正。7.(色、味)純正:正紅。正黃。顏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體。9.屬性詞。基本的;主要的(區別于“副”):正文。正編。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
“學正”的相關詞語
* 學正的讀音是:xué zhèng,學正的意思:學正 學正是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掌執行學規,考校訓導。宋國子監置學正與學錄,掌執行學規,考校訓導。元除國子監外,禮部及行省、宣衛司任命的路、州、縣學官亦稱學正。明、清國子監沿置。明學正秩正九品。清初不改,乾隆初升為正八品。清州學官亦稱學正。學正為基層官員編制之一,配置于國子監,而從事業務則相當于官學中的老師或行政人員。1910年代,清朝滅亡后,該官職廢除。
基本解釋
1.宋﹑元﹑明﹑清國子監所屬學官,協助博士教學,并負訓導之責。 2.地方學校學官。宋元路﹑州﹑縣學及書院設學正;明清州學設學正,掌教育所屬生員。學正
學正是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掌執行學規,考校訓導。宋國子監置學正與學錄,掌執行學規,考校訓導。元除國子監外,禮部及行省、宣衛司任命的路、州、縣學官亦稱學正。明、清國子監沿置。明學正秩正九品。清初不改,乾隆初升為正八品。清州學官亦稱學正。學正為基層官員編制之一,配置于國子監,而從事業務則相當于官學中的老師或行政人員。1910年代,清朝滅亡后,該官職廢除。【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正】:[zhèng]1.垂直或符合標準方向(跟“歪”相對):正南。正前方。前后對正。這幅畫掛得不正。2.位置在中間(跟“側、偏”相對):正房。正院兒。3.用于時間,指正在那一點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正午。4.正面(跟“反”相對):這張紙正反都很光潔。5.正直:正派。公正。方正。心術不正。6.正當:正路。正理。錢的來路不正。7.(色、味)純正:正紅。正黃。顏色不正。味道不正。8.合乎法度;端正:正楷。正體。9.屬性詞。基本的;主要的(區別于“副”):正文。正編。正本。正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