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制的讀音 學分制的意思
學分制 學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種,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與班建制、導師制合稱三大教育模式。19世紀末學分制首創于美國哈佛大學。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選課制”,1978年國內一些有條件的大學開始試行學分制,現在學分制改革已在國內高校全面推開。
- 學
- 分
- 制
“學分制”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ué fēn zhì]
- 漢字注音:
- ㄒㄩㄝˊ ㄈㄣ ㄓˋ
- 簡繁字形:
- 學分制
- 是否常用:
- 否
“學分制”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高等學校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它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分量的單位。例如,凡需要課外自習的課程,以每周上課一課時,讀滿一學期并經考試及格者為一學分;不需要課外自習的課程,如實驗、實習,以每周上課二、三課時為一學分。學生讀滿一定數量的學分,方能畢業。
網絡解釋
學分制
學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種,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與班建制、導師制合稱三大教育模式。19世紀末學分制首創于美國哈佛大學。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選課制”,1978年國內一些有條件的大學開始試行學分制,現在學分制改革已在國內高校全面推開。
“學分制”的單字解釋
【學】:同“學”。
【分】:[fēn]1.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2.由整體中取出或產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3.由機構內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háng)。4.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5.辨別:區分。分析。6.區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職責、權利的限度:分所當然。身分。分內。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構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質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資)。情分(情誼)。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屬于一定的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征的人:知識分子。
【制】:1.制造:制版。制革。制圖。煉制。縫制。這塊獎牌是用銅制成的。2.擬訂;規定:制定。因地制宜。3.用強力約束;限定;管束:壓制。限制。管制。節制。制伏。4.制度:全民所有制。民主集中制。5.姓。
“學分制”的相關詞語
* 學分制的讀音是:xué fēn zhì,學分制的意思:學分制 學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種,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與班建制、導師制合稱三大教育模式。19世紀末學分制首創于美國哈佛大學。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選課制”,1978年國內一些有條件的大學開始試行學分制,現在學分制改革已在國內高校全面推開。
基本解釋
高等學校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它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分量的單位。例如,凡需要課外自習的課程,以每周上課一課時,讀滿一學期并經考試及格者為一學分;不需要課外自習的課程,如實驗、實習,以每周上課二、三課時為一學分。學生讀滿一定數量的學分,方能畢業。學分制
學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種,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與班建制、導師制合稱三大教育模式。19世紀末學分制首創于美國哈佛大學。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選課制”,1978年國內一些有條件的大學開始試行學分制,現在學分制改革已在國內高校全面推開。【學】:同“學”。
【分】:[fēn]1.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2.由整體中取出或產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3.由機構內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háng)。4.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5.辨別:區分。分析。6.區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職責、權利的限度:分所當然。身分。分內。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構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質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資)。情分(情誼)。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屬于一定的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征的人:知識分子。
【制】:1.制造:制版。制革。制圖。煉制。縫制。這塊獎牌是用銅制成的。2.擬訂;規定:制定。因地制宜。3.用強力約束;限定;管束:壓制。限制。管制。節制。制伏。4.制度:全民所有制。民主集中制。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