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散的讀音 寒食散的意思
寒食散 草寒食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翼方》卷十五。主治心腹脅下支滿,邪氣沖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鳴,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時泄時閉,心腹煩悶,不欲聞人聲,好獨臥,常欲得熱,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狀,短氣嘔逆,腹中防響,五臟不調
- 寒
- 食
- 散
“寒食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án shí sàn]
- 漢字注音:
- ㄏㄢˊ ㄕˊ ㄙㄢ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寒食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古代藥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劑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磺等五種礦石,因又稱五石散。相傳其方始于漢代,魏晉南北朝名士服用此散,成為一時的風氣。往往有服后殘廢致死的。
網絡解釋
寒食散
草寒食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翼方》卷十五。主治心腹脅下支滿,邪氣沖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鳴,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時泄時閉,心腹煩悶,不欲聞人聲,好獨臥,常欲得熱,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狀,短氣嘔逆,腹中防響,五臟不調
“寒食散”的單字解釋
【寒】:1.冷(跟“暑”相對):寒冬。寒風。天寒地凍。受了一點寒。2.害怕;畏懼:心寒。膽寒。3.窮困:貧寒。4.姓。
【食】:[shí]1.吃。特指吃飯:食肉。廢寢忘食。2.吃的東西:面食。小雞覓食。豐衣足食。3.供食用或調味用的:食糖。食鹽。4.人所見到的日、月虧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現象:日食。月食。[sì]拿東西給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酈食其(jī)(漢朝人)。
【散】:[sàn]1.由聚集而分離:解散。散會。煙消云散。2.分發;分給:散傳單。3.排遣;排除:散心。散悶。[sǎn]1.無約束;不密集;松開: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緊,別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裝。散坐兒。3.中成藥劑型之一。由一種或數種藥材粉碎成細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藥粉,按醫療用途分內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黃散。避瘟散。
“寒食散”的相關詞語
* 寒食散的讀音是:hán shí sàn,寒食散的意思:寒食散 草寒食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翼方》卷十五。主治心腹脅下支滿,邪氣沖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鳴,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時泄時閉,心腹煩悶,不欲聞人聲,好獨臥,常欲得熱,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狀,短氣嘔逆,腹中防響,五臟不調
基本解釋
古代藥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劑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磺等五種礦石,因又稱五石散。相傳其方始于漢代,魏晉南北朝名士服用此散,成為一時的風氣。往往有服后殘廢致死的。寒食散
草寒食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翼方》卷十五。主治心腹脅下支滿,邪氣沖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鳴,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時泄時閉,心腹煩悶,不欲聞人聲,好獨臥,常欲得熱,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狀,短氣嘔逆,腹中防響,五臟不調【寒】:1.冷(跟“暑”相對):寒冬。寒風。天寒地凍。受了一點寒。2.害怕;畏懼:心寒。膽寒。3.窮困:貧寒。4.姓。
【食】:[shí]1.吃。特指吃飯:食肉。廢寢忘食。2.吃的東西:面食。小雞覓食。豐衣足食。3.供食用或調味用的:食糖。食鹽。4.人所見到的日、月虧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現象:日食。月食。[sì]拿東西給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酈食其(jī)(漢朝人)。
【散】:[sàn]1.由聚集而分離:解散。散會。煙消云散。2.分發;分給:散傳單。3.排遣;排除:散心。散悶。[sǎn]1.無約束;不密集;松開: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緊,別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裝。散坐兒。3.中成藥劑型之一。由一種或數種藥材粉碎成細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藥粉,按醫療用途分內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黃散。避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