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絲不掛的讀音 寸絲不掛的意思
【解釋】原為佛家語,比喻心中無所牽掛。后多指赤身裸體。【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八:“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示例】熱甚,~,故不敢出門。 ◎明李贄《焚書·答陸思山》【近義詞】一絲不掛、赤身裸體【反義詞】衣冠楚楚【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赤身裸體
- 寸
- 絲
- 不
- 掛
“寸絲不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ùn sī bù guà]
- 漢字注音:
- ㄘㄨㄣˋ ㄙ ㄅㄨˋ ㄍㄨㄚ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寸絲不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佛教禪宗用以比喻心無一點掛礙。 2.赤身裸體。 辭典解釋
寸絲不掛 cùn sī bù guà ㄘㄨㄣˋ ㄙ ㄅㄨˋ ㄍㄨㄚˋ 赤身裸體。也作「寸絲不掛」、「一絲不掛」。
近義詞
一絲不掛比喻無所牽累掛礙。《景德傳燈錄.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禪師》:「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生云:『寸絲不掛』。」也作「寸絲不掛」、「一絲不掛」。
網絡解釋
【解釋】原為佛家語,比喻心中無所牽掛。后多指赤身裸體。
【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八:“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
【示例】熱甚,~,故不敢出門。 ◎明李贄《焚書·答陸思山》
【近義詞】一絲不掛、赤身裸體
【反義詞】衣冠楚楚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赤身裸體
“寸絲不掛”的單字解釋
【寸】:1.長度單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2.形容極短或極小:寸功。寸進。寸土。寸步。鼠目寸光。3.湊巧:你來得可真寸。4.姓。
【絲】:同“絲”。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掛】:1.借助于繩子、鉤子、釘子等使物體附著于某處的一點或幾點:掛鐘。把大衣掛在衣架上。墻上掛著一幅世界地圖。一輪明月掛在天上。2.(案件等)懸而未決;擱置:這個案子還掛著呢。一時不好處理的問題先掛起來。3.把話筒放回電話機上使電路斷開:電話先不要掛,等我查一下。4.指交換機接通電話,也指打電話:請你掛總務科。給防汛指揮部掛個電話。5.鉤:釘子把衣服掛住了。6.(內心)牽掛:他總是掛著家里的事。7.(物體表面)蒙上;糊著:衣服上掛了一層塵土。瓦器外面掛一層釉子。臉上掛著笑。8.登記:掛失。掛一個號。9.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東西:一掛四輪大車。十多掛鞭炮。
“寸絲不掛”的相關詞語
* 寸絲不掛的讀音是:cùn sī bù guà,寸絲不掛的意思:【解釋】原為佛家語,比喻心中無所牽掛。后多指赤身裸體。【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八:“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示例】熱甚,~,故不敢出門。 ◎明李贄《焚書·答陸思山》【近義詞】一絲不掛、赤身裸體【反義詞】衣冠楚楚【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赤身裸體
基本解釋
1.佛教禪宗用以比喻心無一點掛礙。 2.赤身裸體。辭典解釋
寸絲不掛 cùn sī bù guà ㄘㄨㄣˋ ㄙ ㄅㄨˋ ㄍㄨㄚˋ赤身裸體。也作「寸絲不掛」、「一絲不掛」。
近義詞
一絲不掛比喻無所牽累掛礙。《景德傳燈錄.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禪師》:「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生云:『寸絲不掛』。」也作「寸絲不掛」、「一絲不掛」。
【解釋】原為佛家語,比喻心中無所牽掛。后多指赤身裸體。
【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八:“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
【示例】熱甚,~,故不敢出門。 ◎明李贄《焚書·答陸思山》
【近義詞】一絲不掛、赤身裸體
【反義詞】衣冠楚楚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赤身裸體
【寸】:1.長度單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2.形容極短或極小:寸功。寸進。寸土。寸步。鼠目寸光。3.湊巧:你來得可真寸。4.姓。
【絲】:同“絲”。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掛】:1.借助于繩子、鉤子、釘子等使物體附著于某處的一點或幾點:掛鐘。把大衣掛在衣架上。墻上掛著一幅世界地圖。一輪明月掛在天上。2.(案件等)懸而未決;擱置:這個案子還掛著呢。一時不好處理的問題先掛起來。3.把話筒放回電話機上使電路斷開:電話先不要掛,等我查一下。4.指交換機接通電話,也指打電話:請你掛總務科。給防汛指揮部掛個電話。5.鉤:釘子把衣服掛住了。6.(內心)牽掛:他總是掛著家里的事。7.(物體表面)蒙上;糊著:衣服上掛了一層塵土。瓦器外面掛一層釉子。臉上掛著笑。8.登記:掛失。掛一個號。9.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東西:一掛四輪大車。十多掛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