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鹽的讀音 巖鹽的意思
巖鹽 巖鹽,化學成分為氯化鈉,晶體都屬等軸晶系六八面體晶類的鹵化物。單晶體呈立方體,在立方體晶面上常有階梯狀凹陷,集合體常呈粒狀或塊狀。純凈的石鹽無色透明,含雜質時呈淺灰、黃、紅、黑等色,玻璃光澤。摩氏硬度2-2.5,比重2.1-2.2。易溶于水。味咸。熔點804攝氏度,焰色反應黃色。石鹽是典型的化學沉積成因的礦物。在鹽湖或潟湖中與鉀石鹽和石膏共生。石鹽可作為食品調料和防腐劑,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 巖
- 鹽
“巖鹽”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án yán]
- 漢字注音:
- ㄧㄢˊ ㄧㄢˊ
- 簡繁字形:
- 巖鹽
- 是否常用:
- 是
“巖鹽”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巖鹽 yányán
[halite;rock salt] 呈固體形狀的普通鹽礦物,特別是類似巖石的塊狀體并常常或多或少被鐵染上顏色
辭典解釋
巖鹽 yán yán ㄧㄢˊ ㄧㄢˊ 地殼中沉積成層的自然鹽。化學成分為氯化鈉,由古代的海水或湖水干涸后形成。
也稱為「礦鹽」。
網絡解釋
巖鹽
巖鹽,化學成分為氯化鈉,晶體都屬等軸晶系六八面體晶類的鹵化物。單晶體呈立方體,在立方體晶面上常有階梯狀凹陷,集合體常呈粒狀或塊狀。純凈的石鹽無色透明,含雜質時呈淺灰、黃、紅、黑等色,玻璃光澤。摩氏硬度2-2.5,比重2.1-2.2。易溶于水。味咸。熔點804攝氏度,焰色反應黃色。石鹽是典型的化學沉積成因的礦物。在鹽湖或潟湖中與鉀石鹽和石膏共生。石鹽可作為食品調料和防腐劑,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巖鹽”的單字解釋
【巖】:1.巖石:巖層。水成巖。花崗巖。2.巖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石巖(在河北)。3.山中的洞穴:蘆笛巖(在廣西)。4.姓。
【鹽】:1.電離時生成金屬陽離子(或其他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通常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結合的化合物。如硝酸鈉(NaNO3)、硫酸銨[(NH4)2SO4]等。2.食鹽的通稱。
“巖鹽”的相關詞語
“巖鹽”造句
據說世界上有些食鹽的供應靠采掘巖鹽.
現在,巖鹽溶腔的利用在我國已經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他們把水抽進鹽丘來溶解巖鹽,在鹽丘中打造出一個900英尺長、寬達238英尺的地質容器。
本文以南充鹽廠巖鹽井的安全生產周期提高為例,提出了應用“井下支撐”技術,以防止中心管下部變形斷裂的觀點。
氯化鈉有二種類型:巖鹽和海鹽.
石膏與巖鹽則逐漸變薄或完全被溶解掉.
世界上供應的鹽有些是從開采巖鹽得到的.
流域內森林、煤、天然氣、鐵、金、金剛石、巖鹽等資源豐富.
當時巴國和蜀國的調味品已有鹵水、巖鹽、川椒、“陽樸之姜”.
為同類巖鹽開采提供一種方法與經驗.
* 巖鹽的讀音是:yán yán,巖鹽的意思:巖鹽 巖鹽,化學成分為氯化鈉,晶體都屬等軸晶系六八面體晶類的鹵化物。單晶體呈立方體,在立方體晶面上常有階梯狀凹陷,集合體常呈粒狀或塊狀。純凈的石鹽無色透明,含雜質時呈淺灰、黃、紅、黑等色,玻璃光澤。摩氏硬度2-2.5,比重2.1-2.2。易溶于水。味咸。熔點804攝氏度,焰色反應黃色。石鹽是典型的化學沉積成因的礦物。在鹽湖或潟湖中與鉀石鹽和石膏共生。石鹽可作為食品調料和防腐劑,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基本解釋
巖鹽 yányán
[halite;rock salt] 呈固體形狀的普通鹽礦物,特別是類似巖石的塊狀體并常常或多或少被鐵染上顏色
辭典解釋
巖鹽 yán yán ㄧㄢˊ ㄧㄢˊ地殼中沉積成層的自然鹽。化學成分為氯化鈉,由古代的海水或湖水干涸后形成。
也稱為「礦鹽」。
巖鹽
巖鹽,化學成分為氯化鈉,晶體都屬等軸晶系六八面體晶類的鹵化物。單晶體呈立方體,在立方體晶面上常有階梯狀凹陷,集合體常呈粒狀或塊狀。純凈的石鹽無色透明,含雜質時呈淺灰、黃、紅、黑等色,玻璃光澤。摩氏硬度2-2.5,比重2.1-2.2。易溶于水。味咸。熔點804攝氏度,焰色反應黃色。石鹽是典型的化學沉積成因的礦物。在鹽湖或潟湖中與鉀石鹽和石膏共生。石鹽可作為食品調料和防腐劑,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巖】:1.巖石:巖層。水成巖。花崗巖。2.巖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石巖(在河北)。3.山中的洞穴:蘆笛巖(在廣西)。4.姓。
【鹽】:1.電離時生成金屬陽離子(或其他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通常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結合的化合物。如硝酸鈉(NaNO3)、硫酸銨[(NH4)2SO4]等。2.食鹽的通稱。
據說世界上有些食鹽的供應靠采掘巖鹽.
現在,巖鹽溶腔的利用在我國已經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
他們把水抽進鹽丘來溶解巖鹽,在鹽丘中打造出一個900英尺長、寬達238英尺的地質容器。
本文以南充鹽廠巖鹽井的安全生產周期提高為例,提出了應用“井下支撐”技術,以防止中心管下部變形斷裂的觀點。
氯化鈉有二種類型:巖鹽和海鹽.
石膏與巖鹽則逐漸變薄或完全被溶解掉.
世界上供應的鹽有些是從開采巖鹽得到的.
流域內森林、煤、天然氣、鐵、金、金剛石、巖鹽等資源豐富.
當時巴國和蜀國的調味品已有鹵水、巖鹽、川椒、“陽樸之姜”.
為同類巖鹽開采提供一種方法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