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怎么讀 巉的意思

漢字 | 巉 |
---|---|
讀音 |
|
注音 | ㄔㄢˊ |
部首 | [山] 山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20 部外:17 |
異體字 | ?? ?? ?? 磛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DC9 |
其它編碼 | 五筆:mqky 倉頡:unri 鄭碼:llrs 四角:27713 |
筆順編碼 | 25234251153434251354 |
筆順筆畫 | 丨フ丨ノ丶丨フ一一フノ丶ノ丶丨フ一ノフ丶 |
筆順名稱 | 豎 豎折/豎彎 豎 撇 橫撇/橫鉤 豎 橫折 橫 橫 豎提 撇 豎彎鉤 撇 橫撇/橫鉤 豎 橫折 橫 撇 豎彎鉤 點 |
巉字的意思
山勢高險的樣子。
巉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巉
chán ㄔㄢˊ
◎ 山勢高峻:巉刻(a.山峰陡峭;b.言詞尖刻)。巉巖。巉峭。巉峻。巉崖。巉巉。
英語 steep, rugged, jagged, precipitous
法語 abrupt,raide,escarpé,dentelé
巉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巉 chán
〈形〉
(1) 險峻,陡峭 [precipitous]
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徐霞客游記》。又如:巉刻(山峰尖峭,如同刀削一般。比喻說話或文章尖刻);巉峭(高峻陡削)
(2) 嶙峋突兀 [jagged;rugged]
亂峰巉似槊,一水淡如油。——宋· 蘇軾《壬寓二月寄子由》
(3) 又如:巉屼(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巉字的辭典解釋
高險、險峻。《文選·張衡·西京賦》:「坻崿鱗眴,棧??巉崄。」唐·王仁裕〈和韓昭從駕過白衛嶺〉詩:「登高曉蹋巉巖石,冒冷朝沖斷續煙。」
康熙字典解釋
巉【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7畫
《廣韻》《集韻》《韻會》鋤銜切《正韻》鉏咸切,??音讒。巉巖,高也。《正字通》山險絕如劖刻也。《宋玉·高唐賦》登巉巖而下望兮。《宋炳·登半石山詩》萬樹巉巖詭。
又《玉篇》《廣韻》士檻切《集韻》士減切,??音斬。與嶃嶄同。
又通作漸。《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註》漸,士銜反。高峻貌。《集韻》或作??。俗作巉,非。宗炳《登半石山詩》。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磛【卷九】【石部】
礹,石也。從石斬聲。鉅銜切
說文解字注
(磛)礹石也。按磛礹二篆之解、似當依玉篇更正。磛下云。磛礹、山石皃也。礹下云。磛礹也。乃合全書之例。今本乃爲淺人所亂耳。葢磛礹古多用爲連綿字。上林賦。嶄巖嵾嵳。郭云。皆峯嶺之皃。高堂賦。登巉巖而下望。西都賦。蹷嶄巖。皆卽此二篆也。古二篆分用者。小雅。漸漸之石傳曰。漸漸、山石高峻。此磛之假借字也。節南山傳曰。節、高峻皃。嚴嚴、積石皃。此礹之假借字也。嚴詩音義作巖。謂嚴爲或本。今按許書則巖者、厓也。礹者、山石皃。音同而義別。詩當作嚴爲長。從石。斬聲。鉏銜切。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