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語的讀音 巴利語的意思
辭典解釋巴利語 bā lì yǔ 一種綜合性的中古印度雅利安語,為上座部佛教專用。約西元前三世紀從印度傳至斯里蘭卡的佛教三藏,以巴利語口誦,至西元前三十多年,首次用文字記載。巴利語隨上座部佛教的宏揚,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并藉當地慣用的文字記錄。西元一八八一年在英國創立巴利佛教圣典學會,推動巴利語釋典拉丁文字校勘本的出版和英譯。 德語 Pali (Sprachw)?
- 巴
- 利
- 語
“巴利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ā lì yǔ]
- 漢字注音:
- ㄅㄚ ㄌㄧˋ ㄩˇ
- 簡繁字形:
- 巴利語
- 是否常用:
- 否
“巴利語”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巴利語 bā lì yǔ ㄅㄚ ㄌㄧˋ ㄩˇ 一種綜合性的中古印度雅利安語,為上座部佛教專用。約西元前三世紀從印度傳至斯里蘭卡的佛教三藏,以巴利語口誦,至西元前三十多年,首次用文字記載。巴利語隨上座部佛教的宏揚,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并藉當地慣用的文字記錄。西元一八八一年在英國創立巴利佛教圣典學會,推動巴利語釋典拉丁文字校勘本的出版和英譯。
德語 Pali (Sprachw)?
網絡解釋
“巴利語”的單字解釋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緊貼:爬山虎巴在墻上。3.粘住:粥巴了鍋了。4.粘在別的東西上的東西:鍋巴。5.挨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張開:巴著眼瞧。天氣干燥,桌子都巴縫兒啦。7.周朝國名,在今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8.指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9.姓。10.壓強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符號bar。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受到100萬達因作用力,壓強就是1巴,合100000帕。從前氣象學上多用毫巴,現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利】: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刃。利爪。2.順利;便利:不利。成敗利鈍。3.利益(跟“害、弊”相對):利弊。有利。興利除害。4.利潤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銷。本利兩清。5.使有利:利國利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6.姓。
【語】:[yǔ]1.話:語言。2.說:細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5.姓。[yù]均同“語”。
“巴利語”的相關詞語
* 巴利語的讀音是:bā lì yǔ,巴利語的意思:辭典解釋巴利語 bā lì yǔ 一種綜合性的中古印度雅利安語,為上座部佛教專用。約西元前三世紀從印度傳至斯里蘭卡的佛教三藏,以巴利語口誦,至西元前三十多年,首次用文字記載。巴利語隨上座部佛教的宏揚,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并藉當地慣用的文字記錄。西元一八八一年在英國創立巴利佛教圣典學會,推動巴利語釋典拉丁文字校勘本的出版和英譯。 德語 Pali (Sprachw)?
辭典解釋
巴利語 bā lì yǔ ㄅㄚ ㄌㄧˋ ㄩˇ一種綜合性的中古印度雅利安語,為上座部佛教專用。約西元前三世紀從印度傳至斯里蘭卡的佛教三藏,以巴利語口誦,至西元前三十多年,首次用文字記載。巴利語隨上座部佛教的宏揚,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并藉當地慣用的文字記錄。西元一八八一年在英國創立巴利佛教圣典學會,推動巴利語釋典拉丁文字校勘本的出版和英譯。
德語 Pali (Sprachw)?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緊貼:爬山虎巴在墻上。3.粘住:粥巴了鍋了。4.粘在別的東西上的東西:鍋巴。5.挨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張開:巴著眼瞧。天氣干燥,桌子都巴縫兒啦。7.周朝國名,在今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8.指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9.姓。10.壓強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符號bar。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受到100萬達因作用力,壓強就是1巴,合100000帕。從前氣象學上多用毫巴,現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利】: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刃。利爪。2.順利;便利:不利。成敗利鈍。3.利益(跟“害、弊”相對):利弊。有利。興利除害。4.利潤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銷。本利兩清。5.使有利:利國利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6.姓。
【語】:[yǔ]1.話:語言。2.說:細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5.姓。[yù]均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