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氐的讀音 巴氐的意思
巴氐 巴氐是氐族的一個分支。氐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民族,從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肅、陜西、四川等省的交界處,大部分集中于隴南地區。關于氐族的起源主要有兩種:一說氐、羌同源而異流;另一說氐、羌雖自古關系密切,然而從來都是兩個不同民族。
- 巴
- 氐
“巴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ā dī]
- 漢字注音:
- ㄅㄚ ㄉㄧ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巴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氐人的一支。東漢末,自巴西(治今四川閬中縣)﹑宕渠(治今四川渠縣東北)郡北徙于漢中楊車板,號為楊車巴。魏武帝時,首領李虎率族眾500余戶附魏,受封將軍,并將族眾盡遷略陽北(今甘肅秦安縣東南),遂號為巴氐。西晉元康(公元291-299年)年間,關西連年饑饉,族人又大量流入四川。首領李特乘機擁兵割據,于西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建立成漢政權,為十六國之一。后漸與當地漢族融合。
網絡解釋
巴氐
巴氐是氐族的一個分支。氐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民族,從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肅、陜西、四川等省的交界處,大部分集中于隴南地區。關于氐族的起源主要有兩種:一說氐、羌同源而異流;另一說氐、羌雖自古關系密切,然而從來都是兩個不同民族。
“巴氐”的單字解釋
【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緊貼:爬山虎巴在墻上。3.粘住:粥巴了鍋了。4.粘在別的東西上的東西:鍋巴。5.挨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張開:巴著眼瞧。天氣干燥,桌子都巴縫兒啦。7.周朝國名,在今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8.指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9.姓。10.壓強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符號bar。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受到100萬達因作用力,壓強就是1巴,合100000帕。從前氣象學上多用毫巴,現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氐】:[dī]1.古代民族名。漢、唐時分布于今陜、甘、川、滇等省,從事畜牧和農業。十六國中的前秦、后涼即氐人所建。其后,大部與漢人同化。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dǐ]根本。
“巴氐”的相關詞語
* 巴氐的讀音是:bā dī,巴氐的意思:巴氐 巴氐是氐族的一個分支。氐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民族,從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肅、陜西、四川等省的交界處,大部分集中于隴南地區。關于氐族的起源主要有兩種:一說氐、羌同源而異流;另一說氐、羌雖自古關系密切,然而從來都是兩個不同民族。
基本解釋
氐人的一支。東漢末,自巴西(治今四川閬中縣)﹑宕渠(治今四川渠縣東北)郡北徙于漢中楊車板,號為楊車巴。魏武帝時,首領李虎率族眾500余戶附魏,受封將軍,并將族眾盡遷略陽北(今甘肅秦安縣東南),遂號為巴氐。西晉元康(公元291-299年)年間,關西連年饑饉,族人又大量流入四川。首領李特乘機擁兵割據,于西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建立成漢政權,為十六國之一。后漸與當地漢族融合。巴氐
巴氐是氐族的一個分支。氐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民族,從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肅、陜西、四川等省的交界處,大部分集中于隴南地區。關于氐族的起源主要有兩種:一說氐、羌同源而異流;另一說氐、羌雖自古關系密切,然而從來都是兩個不同民族。【巴】:1.盼望:巴不得。朝(zhāo)巴夜望。2.緊貼:爬山虎巴在墻上。3.粘住:粥巴了鍋了。4.粘在別的東西上的東西:鍋巴。5.挨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6.張開:巴著眼瞧。天氣干燥,桌子都巴縫兒啦。7.周朝國名,在今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8.指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9.姓。10.壓強的非法定計量單位,符號bar。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受到100萬達因作用力,壓強就是1巴,合100000帕。從前氣象學上多用毫巴,現已改用百帕。11.巴士:大巴。中巴。小巴。
【氐】:[dī]1.古代民族名。漢、唐時分布于今陜、甘、川、滇等省,從事畜牧和農業。十六國中的前秦、后涼即氐人所建。其后,大部與漢人同化。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dǐ]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