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氐根的讀音 于氐根的意思
于氐根 于羝根 : yú dī ɡēn 指漢末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的稱號。 《三國志》記載如下:黑山、黃巾諸帥,本非冠蓋,自相號字,其饒須者則自稱于羝根。意思是,“于羝根”是黃巾軍或黑山賊的一個將領,“于羝根”非其真名。由于他的胡子相互纏繞,所以他自稱“ 于羝根”
- 于
- 氐
- 根
“于氐根”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ú dī gēn]
- 漢字注音:
- ㄩˊ ㄉㄧ ㄍㄣ
- 簡繁字形:
- 於氐根
- 是否常用:
- 否
“于氐根”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漢末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的稱號。
網絡解釋
于氐根
于羝根 :
yú dī ɡēn
指漢末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的稱號。
《三國志》記載如下:黑山、黃巾諸帥,本非冠蓋,自相號字,其饒須者則自稱于羝根。意思是,“于羝根”是黃巾軍或黑山賊的一個將領,“于羝根”非其真名。由于他的胡子相互纏繞,所以他自稱“ 于羝根”
“于氐根”的單字解釋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來信已于日前收到。黃河發源于青海。b)向:問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給:嫁禍于人。獻身于科學事業。d)對;對于:忠于祖國。有益于人民。形勢于我們有利。e)自;從:青出于藍。出于自愿。f)表示比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動:見笑于大方之家。2.后綴。a)動詞后綴:合于。屬于。在于。至于。b)形容詞后綴:勇于負責。善于調度。易于了解。難于實行。“於”3.姓。
【氐】:[dī]1.古代民族名。漢、唐時分布于今陜、甘、川、滇等省,從事畜牧和農業。十六國中的前秦、后涼即氐人所建。其后,大部與漢人同化。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dǐ]根本。
【根】:1.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能夠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養分,有的根還能貯藏養料。2.比喻子孫后代:這孩子是他們家的根。3.(根兒)物體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東西連著的地方:耳根。舌根。墻根。根基。根底。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細:禍根。尋根。從根兒上解決問題。知根知底。5.根本地;徹底:根究。根治。根絕。6.依據;作為根本:根據。無根之談。7.用于細長的東西:兩根筷子。一根無縫鋼管。8.方根的簡稱。9.一元方程的解。10.姓。
“于氐根”的相關詞語
* 于氐根的讀音是:yú dī gēn,于氐根的意思:于氐根 于羝根 : yú dī ɡēn 指漢末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的稱號。 《三國志》記載如下:黑山、黃巾諸帥,本非冠蓋,自相號字,其饒須者則自稱于羝根。意思是,“于羝根”是黃巾軍或黑山賊的一個將領,“于羝根”非其真名。由于他的胡子相互纏繞,所以他自稱“ 于羝根”
基本解釋
指漢末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的稱號。于氐根
于羝根 :yú dī ɡēn
指漢末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的稱號。
《三國志》記載如下:黑山、黃巾諸帥,本非冠蓋,自相號字,其饒須者則自稱于羝根。意思是,“于羝根”是黃巾軍或黑山賊的一個將領,“于羝根”非其真名。由于他的胡子相互纏繞,所以他自稱“ 于羝根”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來信已于日前收到。黃河發源于青海。b)向:問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給:嫁禍于人。獻身于科學事業。d)對;對于:忠于祖國。有益于人民。形勢于我們有利。e)自;從:青出于藍。出于自愿。f)表示比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動:見笑于大方之家。2.后綴。a)動詞后綴:合于。屬于。在于。至于。b)形容詞后綴:勇于負責。善于調度。易于了解。難于實行。“於”3.姓。
【氐】:[dī]1.古代民族名。漢、唐時分布于今陜、甘、川、滇等省,從事畜牧和農業。十六國中的前秦、后涼即氐人所建。其后,大部與漢人同化。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dǐ]根本。
【根】:1.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能夠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養分,有的根還能貯藏養料。2.比喻子孫后代:這孩子是他們家的根。3.(根兒)物體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東西連著的地方:耳根。舌根。墻根。根基。根底。4.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細:禍根。尋根。從根兒上解決問題。知根知底。5.根本地;徹底:根究。根治。根絕。6.依據;作為根本:根據。無根之談。7.用于細長的東西:兩根筷子。一根無縫鋼管。8.方根的簡稱。9.一元方程的解。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