帑怎么讀 帑的意思

漢字 | 帑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ㄤˇ|ㄋㄨˊ |
部首 | [巾] 巾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8 部外:5 |
異體字 | 孥 伖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E11 |
其它編碼 | 五筆:vcmh 倉頡:velb 鄭碼:zmxl 四角:47227 |
筆順編碼 | 53154252 |
筆順筆畫 | フノ一フ丶丨フ丨 |
筆順名稱 | 撇點 撇 橫 橫撇/橫鉤 捺 豎 橫折鉤 豎 |
帑字的意思
帑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帑
tǎng ㄊㄤˇ
◎ 古代指收藏錢財的府庫或錢財:帑藏(zàng )(指國庫)。府帑(府庫里的錢財)。重(zhòng )帑(大量的錢財)。
其它字義
● 帑
nú ㄋㄨˊ
古同“孥”,兒女。 鳥尾:鳥帑。英語 a treasury; public funds
德語 Kinder der Hauptfrau (S)?,Schatzamt, Schatzkammer (S)
法語 trésor public
帑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帑 tǎng
〈名〉
(1) 古時收藏錢財的府庫 [state treasury]
帑,金幣所藏也。從巾,奴聲。——《說文》
庫藏曰帑。——《通俗文》
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積。——《后漢書》
(2) 又如:帑實(府庫中的財物);帑廩(國庫與糧倉);帑廥(國家儲藏金幣和糧食的府庫);帑藏(國庫);帑儲(府庫儲積);帑簿(國庫登記財物的帳簿);帑銀(國庫中的銀子)
(3) 指國家庫藏的金帛 [funds in the state treasury]
虛費府帑。——《漢書·匈奴傳》
(4) 又如:國帑(國家的公款);帑金(錢幣。多指國庫所藏)
(5) 裹金帛的囊 [golden bag]
行帑無寸金,衛兵不宿飽。——《舊唐書》
詞性變化
◎ 帑 tǎng
〈動〉
(1) 藏匿 [hide]
帑金帛舍。——《晉書音義》
(2) 又如:帑屋(帑舍。貯藏金銀的庫房);帑帛(庫藏的絲織品)
帑字的辭典解釋
兒子、子孫。《詩經·小雅·常棣》:「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漢·毛亨·傳:「帑,子也。」通「孥」。
妻與子的合稱。《左傳·文公六年》:「賈季奔狄,宣子使臾駢送其帑。」晉·杜預·注:「帑,妻子也。」通「孥」。
帑ㄊㄤˇtǎng 名貯藏錢財的府庫。漢·邯鄲淳《笑林·漢世老人》:「田宅沒官,貨財充于內帑矣。」《舊唐書·卷一七九·鄭綮傳》:「罷郡,有錢千緡,寄州帑。」
國有的錢財、公款。如:「公帑」、「國帑」。《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以為虛費府帑。」《儒林外史·第九回》:「這項銀子,非贓非帑,何以便行監禁?」
康熙字典解釋
帑【寅集中】【巾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乃都切《集韻》《韻會》《正韻》農都切,??音奴。與孥通。《詩·小雅》樂爾妻帑。《傳》帑,子也。《左傳·文十三年》秦人歸其帑。《註》帑,妻子也。
又鳥尾曰帑。《左傳·襄二十八年》以害鳥帑。《註》鳥尾曰帑。《疏》帑,細弱之名。於人則妻子爲帑,於鳥則鳥尾曰帑。妻子爲人之後,鳥尾爲鳥之後,故俱以帑爲言。
又《廣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音曭。《說文》金幣所藏也。《玉篇》金布所藏之府。《前漢·匈奴傳》以爲虛費府帑。《後漢·鄭弘傳》人食不足,而帑藏金幣。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帑【卷七】【巾部】
金幣所藏也。從巾奴聲。乃都切
說文解字注
(帑)金幣所藏也。此與府庫廥等一律。帑讀如奴。帑之言囊也。以幣帛所藏。故從巾。從巾。奴聲。乃都切。五部。小雅常棣傳曰。帑、子也。此叚帑爲奴。周禮曰。其奴男子入於罪隷。女子入於舂稾。本謂罪人之子孫爲奴。引伸之則凡子孫皆可偁奴。又叚帑爲之。鳥尾曰帑。亦其意也。今音帑藏他朗切。以別於於妻帑乃都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