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調的讀音 平調的意思
平調 平調(漢語拼音為píng diào,英語為PingDiao Opera)是中國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屬于河北省的地方劇種之一,發源于冀南武安一帶。“平調”也稱“武安平調”、“平調劇”。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晉東南廣大地區,深受當地群眾喜愛。平調的產生,據傳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藝人以河南豫北懷調為基調,結合武安民間音樂、舞蹈演變而來。平調的唱腔屬梆子腔系板腔體,五聲“徴”調式。主要演奏:文場、武場。文場:二弦、二胡、笙、琵琶、月琴、梆子、嗩吶等;武場:除一般普通打擊樂外,還有具有平調特色的大鑼、大鐃、大镲、戰鼓,稱“四大扇”。
- 平
- 調
“平調”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íng diào]
- 漢字注音:
- ㄆㄧㄥˊ ㄉㄧㄠˋ
- 簡繁字形:
- 平調
- 是否常用:
- 否
“平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平調 píngdiào
(1) [transfer sth. gratis]∶指免費挪用所屬單位的錢財、勞力等
縣政府平調了該廠二百萬元
(2) [shave and transfer]∶一平二調的簡稱
被平調走的資金達3億元
辭典解釋
平調 píng diào ㄆㄧㄥˊ ㄉㄧㄠˋ 漢、魏、六朝間,相和三調或清商三調所用的一種調式。
在燕樂二十八調中的一個調名。
清代方苞通雅所列笛上七調的一種調名。
流行于浙江省紹興、上虞、諸暨一帶的一種曲藝,屬彈詞類,音樂風格典雅清幽,文靜優美。
平調 píng tiáo ㄆㄧㄥˊ ㄊㄧㄠˊ 平穩和諧。
《后漢書.卷四一.宋均傳》:「今諸國之封,并皆膏腴,風氣平調,道路夷近,朝聘有期,行來不難。」
網絡解釋
平調
平調(漢語拼音為píng diào,英語為PingDiao Opera)是中國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屬于河北省的地方劇種之一,發源于冀南武安一帶。“平調”也稱“武安平調”、“平調劇”。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晉東南廣大地區,深受當地群眾喜愛。平調的產生,據傳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藝人以河南豫北懷調為基調,結合武安民間音樂、舞蹈演變而來。平調的唱腔屬梆子腔系板腔體,五聲“徴”調式。主要演奏:文場、武場。文場:二弦、二胡、笙、琵琶、月琴、梆子、嗩吶等;武場:除一般普通打擊樂外,還有具有平調特色的大鑼、大鐃、大镲、戰鼓,稱“四大扇”。
“平調”的單字解釋
【平】:1.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平坦。馬路很平。把紙鋪平了。2.使平:平了三畝地。把溝平了種莊稼。3.兩相比較沒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輩。平列。平局。平起平坐。這場球賽雙方打平了。4.達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記錄。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論。6.安定:風平浪靜。心平氣和。7.用武力鎮壓;平定:平叛。平亂。8.抑止(怒氣):你先把氣平下去再說。9.經常的;普通的:平時。平淡。10.姓。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平調”的相關詞語
* 平調的讀音是:píng diào,平調的意思:平調 平調(漢語拼音為píng diào,英語為PingDiao Opera)是中國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屬于河北省的地方劇種之一,發源于冀南武安一帶。“平調”也稱“武安平調”、“平調劇”。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晉東南廣大地區,深受當地群眾喜愛。平調的產生,據傳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藝人以河南豫北懷調為基調,結合武安民間音樂、舞蹈演變而來。平調的唱腔屬梆子腔系板腔體,五聲“徴”調式。主要演奏:文場、武場。文場:二弦、二胡、笙、琵琶、月琴、梆子、嗩吶等;武場:除一般普通打擊樂外,還有具有平調特色的大鑼、大鐃、大镲、戰鼓,稱“四大扇”。
基本解釋
平調 píngdiào
(1) [transfer sth. gratis]∶指免費挪用所屬單位的錢財、勞力等
縣政府平調了該廠二百萬元
(2) [shave and transfer]∶一平二調的簡稱
被平調走的資金達3億元
辭典解釋
平調 píng diào ㄆㄧㄥˊ ㄉㄧㄠˋ漢、魏、六朝間,相和三調或清商三調所用的一種調式。
在燕樂二十八調中的一個調名。
清代方苞通雅所列笛上七調的一種調名。
流行于浙江省紹興、上虞、諸暨一帶的一種曲藝,屬彈詞類,音樂風格典雅清幽,文靜優美。
平穩和諧。
《后漢書.卷四一.宋均傳》:「今諸國之封,并皆膏腴,風氣平調,道路夷近,朝聘有期,行來不難。」
平調
平調(漢語拼音為píng diào,英語為PingDiao Opera)是中國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屬于河北省的地方劇種之一,發源于冀南武安一帶。“平調”也稱“武安平調”、“平調劇”。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晉東南廣大地區,深受當地群眾喜愛。平調的產生,據傳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藝人以河南豫北懷調為基調,結合武安民間音樂、舞蹈演變而來。平調的唱腔屬梆子腔系板腔體,五聲“徴”調式。主要演奏:文場、武場。文場:二弦、二胡、笙、琵琶、月琴、梆子、嗩吶等;武場:除一般普通打擊樂外,還有具有平調特色的大鑼、大鐃、大镲、戰鼓,稱“四大扇”。【平】:1.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平坦。馬路很平。把紙鋪平了。2.使平:平了三畝地。把溝平了種莊稼。3.兩相比較沒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輩。平列。平局。平起平坐。這場球賽雙方打平了。4.達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記錄。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論。6.安定:風平浪靜。心平氣和。7.用武力鎮壓;平定:平叛。平亂。8.抑止(怒氣):你先把氣平下去再說。9.經常的;普通的:平時。平淡。10.姓。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