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策的讀音 幾策的意思
幾策 《幾策》的作者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詩人。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他青少年時獨愛交游,至27歲才發憤讀書,胸懷熾烈的報國熱忱,經過10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不僅精通“六經”百家之說,而且下筆能寫出千字的好文章。
- 幾
- 策
“幾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ǐ cè]
- 漢字注音:
- ㄐㄧˇ ㄘㄜˋ
- 簡繁字形:
- 幾策
- 是否常用:
- 否
“幾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機謀。 2.宋代一種奏議的文體。如蘇洵有權書﹑衡論﹑幾策二十篇。參閱宋蘇洵《嘉佑集》卷一。
網絡解釋
幾策
《幾策》的作者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詩人。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他青少年時獨愛交游,至27歲才發憤讀書,胸懷熾烈的報國熱忱,經過10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不僅精通“六經”百家之說,而且下筆能寫出千字的好文章。
“幾策”的單字解釋
【幾】:[jī]1.細微。見“幾希”、“幾微”等條。2.危殆、危險。《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幾矣。”《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楚兵罷食盡,此天亡之時,不因其幾而遂取之,所謂養虎自遺患也。”3.將近、相去不遠:“幾及”、“庶幾”。《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4.豈。《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傳》:“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5.預兆、細微的跡象。《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明?方孝孺《深慮論》:“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6.時期、機會。《詩經?小雅?楚茨》:“卜爾百福,如幾如式。”《左傳?定公元年》:“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jǐ]1.詢問數量的多少:“幾個人”、“幾點鐘”。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2.表示不定的數目:“少年十幾二十時”、“他才十幾歲。”3.何、哪,表時間的疑問詞。見“幾何”、“幾曾”等條。
【策】:1.古代寫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簡策。2.古代考試的一種文體,多就政治和經濟問題發問,應試者對答:對策。策問。3.我國數學上曾經用過的一種計算工具,形狀跟“籌”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訣寫在上面以計算乘除和開平方。4.計謀;辦法:上策。獻策。束手無策。5.謀劃;籌劃:策反。策應。6.姓。7.古代趕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馬的身體,使它向前跑。8.用策趕馬:鞭策。策馬前進。9.拐杖:扶策而行。
“幾策”的相關詞語
* 幾策的讀音是:jǐ cè,幾策的意思:幾策 《幾策》的作者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詩人。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他青少年時獨愛交游,至27歲才發憤讀書,胸懷熾烈的報國熱忱,經過10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不僅精通“六經”百家之說,而且下筆能寫出千字的好文章。
基本解釋
1.機謀。 2.宋代一種奏議的文體。如蘇洵有權書﹑衡論﹑幾策二十篇。參閱宋蘇洵《嘉佑集》卷一。幾策
《幾策》的作者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詩人。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他青少年時獨愛交游,至27歲才發憤讀書,胸懷熾烈的報國熱忱,經過10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不僅精通“六經”百家之說,而且下筆能寫出千字的好文章。【幾】:[jī]1.細微。見“幾希”、“幾微”等條。2.危殆、危險。《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幾矣。”《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楚兵罷食盡,此天亡之時,不因其幾而遂取之,所謂養虎自遺患也。”3.將近、相去不遠:“幾及”、“庶幾”。《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4.豈。《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傳》:“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5.預兆、細微的跡象。《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明?方孝孺《深慮論》:“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6.時期、機會。《詩經?小雅?楚茨》:“卜爾百福,如幾如式。”《左傳?定公元年》:“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jǐ]1.詢問數量的多少:“幾個人”、“幾點鐘”。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2.表示不定的數目:“少年十幾二十時”、“他才十幾歲。”3.何、哪,表時間的疑問詞。見“幾何”、“幾曾”等條。
【策】:1.古代寫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簡策。2.古代考試的一種文體,多就政治和經濟問題發問,應試者對答:對策。策問。3.我國數學上曾經用過的一種計算工具,形狀跟“籌”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訣寫在上面以計算乘除和開平方。4.計謀;辦法:上策。獻策。束手無策。5.謀劃;籌劃:策反。策應。6.姓。7.古代趕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馬的身體,使它向前跑。8.用策趕馬:鞭策。策馬前進。9.拐杖:扶策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