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的讀音 廷尉的意思
廷尉 廷尉,官名,秦置,為九卿之一。掌刑獄。秦漢至北齊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復舊稱﹐哀帝元壽二年(前1)又改為大理。新莽時改名作士﹐東漢時復稱廷尉。漢末復為大理。魏黃初元年(221)改稱廷尉﹐后代沿襲未改。北齊以大理寺為官署名,大理寺卿為官名,歷代遵行。顏師古云:“廷,平也。治獄貴平,故以為號。”說見《漢書·百官公卿表》注。師古又引應劭說,則謂“聽獄必質諸朝廷,與眾共之。”
- 廷
- 尉
“廷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íng wèi]
- 漢字注音:
- ㄊㄧㄥˊ ㄨㄟ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廷尉”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官名。辭典解釋
廷尉 tíng wèi ㄊㄧㄥˊ ㄨㄟˋ 職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北齊以后稱「大理寺卿」。
《漢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后湯以廷尉治淮南獄,排陷嚴助,買臣怨湯。」
《三國演義.第四○回》:「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
英語 Commandant of Justice in imperial China, one of the Nine Ministers 九卿[jiu3 qing1]
德語 Tingwei - Justizminister (Beamtentitel der 秦Qin2-Zeit)? (Eig, Gesch)?
網絡解釋
廷尉
廷尉,官名,秦置,為九卿之一。掌刑獄。秦漢至北齊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復舊稱﹐哀帝元壽二年(前1)又改為大理。新莽時改名作士﹐東漢時復稱廷尉。漢末復為大理。魏黃初元年(221)改稱廷尉﹐后代沿襲未改。北齊以大理寺為官署名,大理寺卿為官名,歷代遵行。顏師古云:“廷,平也。治獄貴平,故以為號。”說見《漢書·百官公卿表》注。師古又引應劭說,則謂“聽獄必質諸朝廷,與眾共之。”
“廷尉”的單字解釋
【廷】:古時帝王接受朝見和辦理政事的地方:朝廷。
【尉】:[wèi]1.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縣尉。都尉。衛尉。太尉。2.軍銜的一級,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3.〔尉氏〕地名,在中國河南省。4.姓。[yù]1.〔尉遲〕復姓。2.〔尉犁〕地名,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廷尉”的相關詞語
“廷尉”造句
圣主思中國之未寧,北邊之未安,使故廷尉評等問人間所疾苦。
晁錯的廷尉署整天的盯著這些藩王抓小辮子,今天自己就給晁錯找一個。
商鞅不由一陣怒火上沖,就想立即將李醯交廷尉府勘問。
陛下如問決獄的事,就責問廷尉;如問錢谷的事,就責問治粟內吏。
二年夏,除長兼廷尉卿,尋行定州事。
廷尉堂下大夫懦,張府門前車馬稀。
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
裴徵在李斯的帶領下與丞相,太尉,內史,廷尉等位列三公九卿的幾個重臣一起繞過主殿,向掖庭走去。
只是很可惜,幽王十二年時任忻州刺史的江安右遷廷尉府,忻州刺史就變成了唐家。
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
* 廷尉的讀音是:tíng wèi,廷尉的意思:廷尉 廷尉,官名,秦置,為九卿之一。掌刑獄。秦漢至北齊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復舊稱﹐哀帝元壽二年(前1)又改為大理。新莽時改名作士﹐東漢時復稱廷尉。漢末復為大理。魏黃初元年(221)改稱廷尉﹐后代沿襲未改。北齊以大理寺為官署名,大理寺卿為官名,歷代遵行。顏師古云:“廷,平也。治獄貴平,故以為號。”說見《漢書·百官公卿表》注。師古又引應劭說,則謂“聽獄必質諸朝廷,與眾共之。”
基本解釋
官名。辭典解釋
廷尉 tíng wèi ㄊㄧㄥˊ ㄨㄟˋ職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北齊以后稱「大理寺卿」。
《漢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后湯以廷尉治淮南獄,排陷嚴助,買臣怨湯。」
《三國演義.第四○回》:「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
英語 Commandant of Justice in imperial China, one of the Nine Ministers 九卿[jiu3 qing1]
德語 Tingwei - Justizminister (Beamtentitel der 秦Qin2-Zeit)? (Eig, Gesch)?
廷尉
廷尉,官名,秦置,為九卿之一。掌刑獄。秦漢至北齊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復舊稱﹐哀帝元壽二年(前1)又改為大理。新莽時改名作士﹐東漢時復稱廷尉。漢末復為大理。魏黃初元年(221)改稱廷尉﹐后代沿襲未改。北齊以大理寺為官署名,大理寺卿為官名,歷代遵行。顏師古云:“廷,平也。治獄貴平,故以為號。”說見《漢書·百官公卿表》注。師古又引應劭說,則謂“聽獄必質諸朝廷,與眾共之。”【廷】:古時帝王接受朝見和辦理政事的地方:朝廷。
【尉】:[wèi]1.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縣尉。都尉。衛尉。太尉。2.軍銜的一級,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3.〔尉氏〕地名,在中國河南省。4.姓。[yù]1.〔尉遲〕復姓。2.〔尉犁〕地名,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圣主思中國之未寧,北邊之未安,使故廷尉評等問人間所疾苦。
晁錯的廷尉署整天的盯著這些藩王抓小辮子,今天自己就給晁錯找一個。
商鞅不由一陣怒火上沖,就想立即將李醯交廷尉府勘問。
陛下如問決獄的事,就責問廷尉;如問錢谷的事,就責問治粟內吏。
二年夏,除長兼廷尉卿,尋行定州事。
廷尉堂下大夫懦,張府門前車馬稀。
太常、光祿勛、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
裴徵在李斯的帶領下與丞相,太尉,內史,廷尉等位列三公九卿的幾個重臣一起繞過主殿,向掖庭走去。
只是很可惜,幽王十二年時任忻州刺史的江安右遷廷尉府,忻州刺史就變成了唐家。
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