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鼓的讀音 建鼓的意思
建鼓 (古代)建鼓,古稱足鼓、晉鼓、楹鼓、植鼓、懸鼓。蒙古、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曾為歷代宮廷所用。流行于內蒙古、遼寧、吉林、青海等省區的喇嘛寺院及漢族廣大地區。 建鼓 (漢語詞語)建鼓 jiàn gǔ (1).古時軍隊作戰,立晉鼓以指揮進退,謂之建鼓。 《左傳·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長幼必可知也。” 孔穎達 疏:“建,立也。立鼓擊之與戰也。” 《國語·吳語》:“十旌一將軍,載常建鼓,挾經秉枹。” 韋昭 注:“鼓,晉鼓也。 《周禮》:‘將軍執晉鼓。’建,謂為楹而樹之。”按《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 鄭玄 注:“晉鼓長六尺六寸。” (2).鼓名。亦稱植鼓。鼓身長而圓,用一木柱直貫鼓身,以為支柱。 《莊子·天運》:“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漢書·何并傳》:“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橋,令騎奴還至寺門,拔刀剝其建鼓。” 顏師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謂植木而旁懸鼓也。縣有此鼓者,所以召集號令,為開閉之時。” 《文獻通考·樂九》:“ 陳氏 《樂書》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仆》:‘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 《儀禮·大射》:‘建鼓在阼階西南鼓。’則其所建楹也。是楹為一楹而四稜也,貫鼓於端,猶四植之桓圭也。 《莊子》曰:‘負建鼓。’建鼓可負,則以楹貫而置之矣。 《商頌》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晉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謂之建鼓。 隋 唐 又棲翔鷺於其上,國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設重斗方蓋,蒙以珠網,張以絳紫繡羅,四角有六龍竿,皆銜流蘇璧璜,以五彩羽為飾,竿首亦為翔鷺,旁又挾鼙、應二小鼓而左右。然《詩》言‘應田縣鼓’,則 周 制應田在縣鼓之側,不在建鼓旁矣。”
- 建
- 鼓
“建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àn gǔ]
- 漢字注音:
- ㄐㄧㄢˋ ㄍㄨ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建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時軍隊作戰,立晉鼓以指揮進退,謂之建鼓。 2.鼓名。亦稱植鼓。鼓身長而圓,用一木柱直貫鼓身,以為支柱。
網絡解釋
建鼓 (古代)
建鼓,古稱足鼓、晉鼓、楹鼓、植鼓、懸鼓。蒙古、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曾為歷代宮廷所用。流行于內蒙古、遼寧、吉林、青海等省區的喇嘛寺院及漢族廣大地區。
建鼓 (漢語詞語)
建鼓
jiàn gǔ
ㄐㄧㄢˋ ㄍㄨˇ
(1).古時軍隊作戰,立晉鼓以指揮進退,謂之建鼓。
《左傳·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長幼必可知也。” 孔穎達 疏:“建,立也。立鼓擊之與戰也。”
《國語·吳語》:“十旌一將軍,載常建鼓,挾經秉枹。” 韋昭 注:“鼓,晉鼓也。
《周禮》:‘將軍執晉鼓。’建,謂為楹而樹之。”按《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 鄭玄 注:“晉鼓長六尺六寸。”
(2).鼓名。亦稱植鼓。鼓身長而圓,用一木柱直貫鼓身,以為支柱。
《莊子·天運》:“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漢書·何并傳》:“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橋,令騎奴還至寺門,拔刀剝其建鼓。” 顏師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謂植木而旁懸鼓也。縣有此鼓者,所以召集號令,為開閉之時。”
《文獻通考·樂九》:“ 陳氏 《樂書》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仆》:‘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
《儀禮·大射》:‘建鼓在阼階西南鼓。’則其所建楹也。是楹為一楹而四稜也,貫鼓於端,猶四植之桓圭也。
《莊子》曰:‘負建鼓。’建鼓可負,則以楹貫而置之矣。
《商頌》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晉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謂之建鼓。 隋 唐 又棲翔鷺於其上,國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設重斗方蓋,蒙以珠網,張以絳紫繡羅,四角有六龍竿,皆銜流蘇璧璜,以五彩羽為飾,竿首亦為翔鷺,旁又挾鼙、應二小鼓而左右。然《詩》言‘應田縣鼓’,則 周 制應田在縣鼓之側,不在建鼓旁矣。”
“建鼓”的單字解釋
【建】:1.建筑:擴建。建造。建體育館。2.成立;創立:建國。建軍。3.提出;首倡:建議。4.指福建:建漆。
【鼓】: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出聲音;敲:鼓琴。鼓掌。4.用風箱等扇(風):鼓風。5.發動;振奮:鼓動。鼓勵。鼓舞。鼓起勇氣。6.凸起;脹大:他鼓著嘴半天沒出聲。額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錢包很鼓。口袋裝得鼓鼓的。8.姓。
“建鼓”的相關詞語
* 建鼓的讀音是:jiàn gǔ,建鼓的意思:建鼓 (古代)建鼓,古稱足鼓、晉鼓、楹鼓、植鼓、懸鼓。蒙古、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曾為歷代宮廷所用。流行于內蒙古、遼寧、吉林、青海等省區的喇嘛寺院及漢族廣大地區。 建鼓 (漢語詞語)建鼓 jiàn gǔ (1).古時軍隊作戰,立晉鼓以指揮進退,謂之建鼓。 《左傳·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長幼必可知也。” 孔穎達 疏:“建,立也。立鼓擊之與戰也。” 《國語·吳語》:“十旌一將軍,載常建鼓,挾經秉枹。” 韋昭 注:“鼓,晉鼓也。 《周禮》:‘將軍執晉鼓。’建,謂為楹而樹之。”按《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 鄭玄 注:“晉鼓長六尺六寸。” (2).鼓名。亦稱植鼓。鼓身長而圓,用一木柱直貫鼓身,以為支柱。 《莊子·天運》:“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漢書·何并傳》:“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橋,令騎奴還至寺門,拔刀剝其建鼓。” 顏師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謂植木而旁懸鼓也。縣有此鼓者,所以召集號令,為開閉之時。” 《文獻通考·樂九》:“ 陳氏 《樂書》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仆》:‘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 《儀禮·大射》:‘建鼓在阼階西南鼓。’則其所建楹也。是楹為一楹而四稜也,貫鼓於端,猶四植之桓圭也。 《莊子》曰:‘負建鼓。’建鼓可負,則以楹貫而置之矣。 《商頌》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晉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謂之建鼓。 隋 唐 又棲翔鷺於其上,國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設重斗方蓋,蒙以珠網,張以絳紫繡羅,四角有六龍竿,皆銜流蘇璧璜,以五彩羽為飾,竿首亦為翔鷺,旁又挾鼙、應二小鼓而左右。然《詩》言‘應田縣鼓’,則 周 制應田在縣鼓之側,不在建鼓旁矣。”
基本解釋
1.古時軍隊作戰,立晉鼓以指揮進退,謂之建鼓。 2.鼓名。亦稱植鼓。鼓身長而圓,用一木柱直貫鼓身,以為支柱。建鼓 (古代)
建鼓,古稱足鼓、晉鼓、楹鼓、植鼓、懸鼓。蒙古、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曾為歷代宮廷所用。流行于內蒙古、遼寧、吉林、青海等省區的喇嘛寺院及漢族廣大地區。建鼓 (漢語詞語)
建鼓jiàn gǔ
ㄐㄧㄢˋ ㄍㄨˇ
(1).古時軍隊作戰,立晉鼓以指揮進退,謂之建鼓。
《左傳·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長幼必可知也。” 孔穎達 疏:“建,立也。立鼓擊之與戰也。”
《國語·吳語》:“十旌一將軍,載常建鼓,挾經秉枹。” 韋昭 注:“鼓,晉鼓也。
《周禮》:‘將軍執晉鼓。’建,謂為楹而樹之。”按《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 鄭玄 注:“晉鼓長六尺六寸。”
(2).鼓名。亦稱植鼓。鼓身長而圓,用一木柱直貫鼓身,以為支柱。
《莊子·天運》:“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漢書·何并傳》:“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橋,令騎奴還至寺門,拔刀剝其建鼓。” 顏師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謂植木而旁懸鼓也。縣有此鼓者,所以召集號令,為開閉之時。”
《文獻通考·樂九》:“ 陳氏 《樂書》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仆》:‘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
《儀禮·大射》:‘建鼓在阼階西南鼓。’則其所建楹也。是楹為一楹而四稜也,貫鼓於端,猶四植之桓圭也。
《莊子》曰:‘負建鼓。’建鼓可負,則以楹貫而置之矣。
《商頌》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晉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謂之建鼓。 隋 唐 又棲翔鷺於其上,國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設重斗方蓋,蒙以珠網,張以絳紫繡羅,四角有六龍竿,皆銜流蘇璧璜,以五彩羽為飾,竿首亦為翔鷺,旁又挾鼙、應二小鼓而左右。然《詩》言‘應田縣鼓’,則 周 制應田在縣鼓之側,不在建鼓旁矣。”
【建】:1.建筑:擴建。建造。建體育館。2.成立;創立:建國。建軍。3.提出;首倡:建議。4.指福建:建漆。
【鼓】: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出聲音;敲:鼓琴。鼓掌。4.用風箱等扇(風):鼓風。5.發動;振奮:鼓動。鼓勵。鼓舞。鼓起勇氣。6.凸起;脹大:他鼓著嘴半天沒出聲。額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錢包很鼓。口袋裝得鼓鼓的。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