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磬的讀音 引磬的意思
引磬 引磬,又稱擊子,《清朝續文獻通考》中稱云磬,是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于全國佛教寺院和道教宮觀,尤以西藏、內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甘肅等省區盛行。
- 引
- 磬
“引磬”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ǐn qìng]
- 漢字注音:
- ㄧㄣˇ ㄑㄧㄥ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引磬”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僧家的一種法器。多用銅制,形如小碗,底貫以紐,下附木柄。誦經念佛時用以調整音節。 辭典解釋
引磬 yǐn qìng ㄧㄣˇ ㄑㄧㄥˋ 一種和尚念佛時所用的樂器,借以引起大眾注意。形如小碗,用銅制成,底貫以鈕,下附木柄,以便攜持。
《水滸傳.第九○回》:「引磬響處,兩碗紅紗燈籠,引長老上升法座。」
也稱為「手磬」。
網絡解釋
引磬
引磬,又稱擊子,《清朝續文獻通考》中稱云磬,是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于全國佛教寺院和道教宮觀,尤以西藏、內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甘肅等省區盛行。
“引磬”的單字解釋
【引】:1.拉,伸:引力。引頸。引而不發。引吭高歌。2.領,招來:引見。引子。引言。引導。引薦。拋磚引玉。3.拿來做證據、憑據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4.退卻:引退。引避。5.舊時長度單位,一引等于十丈。6.古代柩車的繩索:發引(出殯)。
【磬】:1.古代擊樂器。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懸于架上,用木槌擊奏。單一的叫特磬,成套的叫編磬。2.寺廟中拜佛時敲打的缽形響器。用銅制成。
“引磬”的相關詞語
* 引磬的讀音是:yǐn qìng,引磬的意思:引磬 引磬,又稱擊子,《清朝續文獻通考》中稱云磬,是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于全國佛教寺院和道教宮觀,尤以西藏、內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甘肅等省區盛行。
基本解釋
僧家的一種法器。多用銅制,形如小碗,底貫以紐,下附木柄。誦經念佛時用以調整音節。辭典解釋
引磬 yǐn qìng ㄧㄣˇ ㄑㄧㄥˋ一種和尚念佛時所用的樂器,借以引起大眾注意。形如小碗,用銅制成,底貫以鈕,下附木柄,以便攜持。
《水滸傳.第九○回》:「引磬響處,兩碗紅紗燈籠,引長老上升法座。」
也稱為「手磬」。
引磬
引磬,又稱擊子,《清朝續文獻通考》中稱云磬,是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于全國佛教寺院和道教宮觀,尤以西藏、內蒙古、云南、四川、青海、甘肅等省區盛行。【引】:1.拉,伸:引力。引頸。引而不發。引吭高歌。2.領,招來:引見。引子。引言。引導。引薦。拋磚引玉。3.拿來做證據、憑據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4.退卻:引退。引避。5.舊時長度單位,一引等于十丈。6.古代柩車的繩索:發引(出殯)。
【磬】:1.古代擊樂器。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懸于架上,用木槌擊奏。單一的叫特磬,成套的叫編磬。2.寺廟中拜佛時敲打的缽形響器。用銅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