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詞的讀音 彈詞的意思
彈詞 彈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曲藝。流行于中國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說唱文學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詞話,開始出現于明中葉,至清代極為繁榮,是清代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流傳作品最多的一種。它由說、噱、彈、唱等部分組成,唱詞以七言句為主,間有三言襯字。其作品多為長篇,每次開說前往往插上一段開篇,相當于話本中之人話,供演唱者定場試音之用。彈詞多用第三人稱敘述,文字淺近,語言上有“國音”和“土音”之分。
- 彈
- 詞
“彈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án cí]
- 漢字注音:
- ㄊㄢˊ ㄘˊ
- 簡繁字形:
- 彈詞
- 是否常用:
- 是
“彈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彈詞 táncí
[fiddle ballads in Chinese southern dialects] 流行于南方各省,集說、唱、彈于一體的一種曲藝形式,曲調、唱腔各異,用三弦伴奏,亦可加琵琶伴奏
辭典解釋
彈詞 tán cí ㄊㄢˊ ㄘˊ 一種曲藝。流行于南方各省,表演者大都在一人至三人,有說有唱;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或再加上琵琶、揚琴陪襯。唱詞多為七字句。曲調、唱腔則因地而異,如蘇州彈詞、揚州彈詞、長沙彈詞等。
也稱為「搊彈詞」。
英語 ballad tune in southern dialects, usually to sanxian 三弦 or pipa 琵琶 accompaniment
網絡解釋
彈詞
彈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曲藝。流行于中國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說唱文學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詞話,開始出現于明中葉,至清代極為繁榮,是清代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流傳作品最多的一種。它由說、噱、彈、唱等部分組成,唱詞以七言句為主,間有三言襯字。其作品多為長篇,每次開說前往往插上一段開篇,相當于話本中之人話,供演唱者定場試音之用。彈詞多用第三人稱敘述,文字淺近,語言上有“國音”和“土音”之分。
“彈詞”的單字解釋
【彈】:[dàn]1.彈弓。2.彈丸。後亦指槍彈、炮彈、炸彈等。3.圓形的果實。4.禽鳥的蛋。5.但,只管。[tán]1.用彈丸射擊。2.引申為射死,槍殺。3.搖動;轉動。4.由於一物的彈性作用使另一物射出去。5.凸出,瞪。6.用手指撥弄琴弦。7.引申為琴曲。8.彈擊;叩打。9.割開,挑破。10.揮灑(淚水)。11.在天平上撥動準星。謂稱量。12.彈劾。13.引申為譏訕、指摘。14.繩索。
【詞】:同“詞”。
“彈詞”的相關詞語
* 彈詞的讀音是:tán cí,彈詞的意思:彈詞 彈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曲藝。流行于中國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說唱文學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詞話,開始出現于明中葉,至清代極為繁榮,是清代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流傳作品最多的一種。它由說、噱、彈、唱等部分組成,唱詞以七言句為主,間有三言襯字。其作品多為長篇,每次開說前往往插上一段開篇,相當于話本中之人話,供演唱者定場試音之用。彈詞多用第三人稱敘述,文字淺近,語言上有“國音”和“土音”之分。
基本解釋
彈詞 táncí
[fiddle ballads in Chinese southern dialects] 流行于南方各省,集說、唱、彈于一體的一種曲藝形式,曲調、唱腔各異,用三弦伴奏,亦可加琵琶伴奏
辭典解釋
彈詞 tán cí ㄊㄢˊ ㄘˊ一種曲藝。流行于南方各省,表演者大都在一人至三人,有說有唱;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或再加上琵琶、揚琴陪襯。唱詞多為七字句。曲調、唱腔則因地而異,如蘇州彈詞、揚州彈詞、長沙彈詞等。
也稱為「搊彈詞」。
英語 ballad tune in southern dialects, usually to sanxian 三弦 or pipa 琵琶 accompaniment
彈詞
彈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曲藝。流行于中國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說唱文學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詞話,開始出現于明中葉,至清代極為繁榮,是清代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流傳作品最多的一種。它由說、噱、彈、唱等部分組成,唱詞以七言句為主,間有三言襯字。其作品多為長篇,每次開說前往往插上一段開篇,相當于話本中之人話,供演唱者定場試音之用。彈詞多用第三人稱敘述,文字淺近,語言上有“國音”和“土音”之分。
【彈】:[dàn]1.彈弓。2.彈丸。後亦指槍彈、炮彈、炸彈等。3.圓形的果實。4.禽鳥的蛋。5.但,只管。[tán]1.用彈丸射擊。2.引申為射死,槍殺。3.搖動;轉動。4.由於一物的彈性作用使另一物射出去。5.凸出,瞪。6.用手指撥弄琴弦。7.引申為琴曲。8.彈擊;叩打。9.割開,挑破。10.揮灑(淚水)。11.在天平上撥動準星。謂稱量。12.彈劾。13.引申為譏訕、指摘。14.繩索。
【詞】: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