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論的讀音 戲論的意思
戲論 梵語prapan~ca。謂錯誤無意義之言論。即違背真理,不能增進善法而無意義之言論。 《佛學大辭典》:(術語)非理之言論。無義之言論。又不問理非理,總斥一切之言論。與俗所謂滑稽,冗談等同。
- 戲
- 論
“戲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ì lùn]
- 漢字注音:
- ㄒㄧˋ ㄌㄨㄣˋ
- 簡繁字形:
- 戲論
- 是否常用:
- 否
“戲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漫不經心的言論。佛教語。謂非理、無義的言論。辭典解釋
戲論 xì lùn ㄒㄧˋ ㄌㄨㄣˋ 佛教稱違反真理,對善法的增長沒有任何利益的言論。
《中論.卷一》:「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網絡解釋
戲論
梵語prapan~ca。謂錯誤無意義之言論。即違背真理,不能增進善法而無意義之言論。
《佛學大辭典》:(術語)非理之言論。無義之言論。又不問理非理,總斥一切之言論。與俗所謂滑稽,冗談等同。
“戲論”的單字解釋
【戲】:[xì]1.角鬥,角力。2.開玩笑;嘲弄。3.指調戲。4,游戲;逸樂。5.指歌舞雜技等的表演。6.指戲劇。7.凡戲均有情節,因以借指事情,含貶義。8.姓。[hū]同“呼”。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戲論”的相關詞語
* 戲論的讀音是:xì lùn,戲論的意思:戲論 梵語prapan~ca。謂錯誤無意義之言論。即違背真理,不能增進善法而無意義之言論。 《佛學大辭典》:(術語)非理之言論。無義之言論。又不問理非理,總斥一切之言論。與俗所謂滑稽,冗談等同。
基本解釋
漫不經心的言論。佛教語。謂非理、無義的言論。辭典解釋
戲論 xì lùn ㄒㄧˋ ㄌㄨㄣˋ佛教稱違反真理,對善法的增長沒有任何利益的言論。
《中論.卷一》:「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戲論
梵語prapan~ca。謂錯誤無意義之言論。即違背真理,不能增進善法而無意義之言論。《佛學大辭典》:(術語)非理之言論。無義之言論。又不問理非理,總斥一切之言論。與俗所謂滑稽,冗談等同。
【戲】:[xì]1.角鬥,角力。2.開玩笑;嘲弄。3.指調戲。4,游戲;逸樂。5.指歌舞雜技等的表演。6.指戲劇。7.凡戲均有情節,因以借指事情,含貶義。8.姓。[hū]同“呼”。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