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帛的讀音 披帛的意思
披帛 披帛,隋代壁畫中已有披帛,唐代廣泛流行。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于手臂間。披帛分兩種:一種橫幅較寬,長度較短,多為已婚婦女所用;另一種長度可達兩米以上,多為未婚女子所用。
- 披
- 帛
“披帛”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ī bó]
- 漢字注音:
- ㄆㄧ ㄅㄛ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披帛”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婦女服飾名。始于唐。一說始于秦。披紅。辭典解釋
披帛 pī bó ㄆㄧ ㄅㄛˊ 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長條狀飾物。約創始于秦代,以輕軟的縑帛裁制而成,至唐代十分盛行,一般未婚女子皆作為裝飾物。
網絡解釋
披帛
披帛,隋代壁畫中已有披帛,唐代廣泛流行。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于手臂間。披帛分兩種:一種橫幅較寬,長度較短,多為已婚婦女所用;另一種長度可達兩米以上,多為未婚女子所用。
“披帛”的單字解釋
“披帛”的相關詞語
* 披帛的讀音是:pī bó,披帛的意思:披帛 披帛,隋代壁畫中已有披帛,唐代廣泛流行。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于手臂間。披帛分兩種:一種橫幅較寬,長度較短,多為已婚婦女所用;另一種長度可達兩米以上,多為未婚女子所用。
基本解釋
婦女服飾名。始于唐。一說始于秦。披紅。辭典解釋
披帛 pī bó ㄆㄧ ㄅㄛˊ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長條狀飾物。約創始于秦代,以輕軟的縑帛裁制而成,至唐代十分盛行,一般未婚女子皆作為裝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