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鼻而過的讀音 掩鼻而過的意思
【解釋】捂著鼻子走過去。形容對腥臭骯臟的東西的嫌惡。【出處】《孟子·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近義詞】人皆掩鼻【反義詞】蜂擁而至【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 掩
- 鼻
- 而
- 過
“掩鼻而過”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ǎn bí ér guò]
- 漢字注音:
- ㄧㄢˇ ㄅㄧˊ ㄦˊ ㄍㄨㄛˋ
- 簡繁字形:
- 掩鼻而過
- 是否常用:
- 否
“掩鼻而過”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掩鼻而過 yǎn bí ér guò ㄧㄢˇ ㄅㄧˊ ㄦˊ ㄍㄨㄛˋ 形容厭惡不潔之物。
宋.楊萬里〈答施少才書〉:「某昔讀書至此,必掩鼻而過之,今則不然,豈惟不掩鼻,又將褰裳而踐之。」
網絡解釋
【解釋】捂著鼻子走過去。形容對腥臭骯臟的東西的嫌惡。
【出處】《孟子·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近義詞】人皆掩鼻
【反義詞】蜂擁而至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掩鼻而過”的單字解釋
【掩】:1.遮蓋;掩蔽:掩口而笑。掩人耳目。掩著懷(上衣遮蓋住胸膛而不扣紐扣)。2.關;合:掩卷。虛掩著房門。3.關門或合上箱蓋等物時被夾住:手被門掩了一下。4.乘人不備(襲擊、捕捉):掩殺。掩捕。
【鼻】:1.鼻子,人和高等動物的嗅覺器官和呼吸器官:鼻子。2.鼻兒,器物突出帶孔的部分:針鼻兒。門鼻兒。3.創始:鼻祖。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過】:1.經過。2.渡過。3.過去。4.婉詞。過世;去世。5.傳遞。6.幫助咽下;和著吃。7.沖刷,漂洗。8.超過,超越。9.過分;太甚。10.極;非常。11.來訪;前往拜訪。12.交往,相處。13.交談。14.到達;前往。15.過失;錯誤。16.失去。17.怪罪,責難。18.轉移。19.傳染。20.度過;過活。21.繼入、贅入或嫁入。參見“過房”、“過門”。22.方言。指母豬生小豬。23.方言。緣故。24.量詞。遍,次。25.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面,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26.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27.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
“掩鼻而過”的相關詞語
* 掩鼻而過的讀音是:yǎn bí ér guò,掩鼻而過的意思:【解釋】捂著鼻子走過去。形容對腥臭骯臟的東西的嫌惡。【出處】《孟子·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近義詞】人皆掩鼻【反義詞】蜂擁而至【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辭典解釋
掩鼻而過 yǎn bí ér guò ㄧㄢˇ ㄅㄧˊ ㄦˊ ㄍㄨㄛˋ形容厭惡不潔之物。
宋.楊萬里〈答施少才書〉:「某昔讀書至此,必掩鼻而過之,今則不然,豈惟不掩鼻,又將褰裳而踐之。」
【解釋】捂著鼻子走過去。形容對腥臭骯臟的東西的嫌惡。
【出處】《孟子·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近義詞】人皆掩鼻
【反義詞】蜂擁而至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掩】:1.遮蓋;掩蔽:掩口而笑。掩人耳目。掩著懷(上衣遮蓋住胸膛而不扣紐扣)。2.關;合:掩卷。虛掩著房門。3.關門或合上箱蓋等物時被夾住:手被門掩了一下。4.乘人不備(襲擊、捕捉):掩殺。掩捕。
【鼻】:1.鼻子,人和高等動物的嗅覺器官和呼吸器官:鼻子。2.鼻兒,器物突出帶孔的部分:針鼻兒。門鼻兒。3.創始:鼻祖。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過】:1.經過。2.渡過。3.過去。4.婉詞。過世;去世。5.傳遞。6.幫助咽下;和著吃。7.沖刷,漂洗。8.超過,超越。9.過分;太甚。10.極;非常。11.來訪;前往拜訪。12.交往,相處。13.交談。14.到達;前往。15.過失;錯誤。16.失去。17.怪罪,責難。18.轉移。19.傳染。20.度過;過活。21.繼入、贅入或嫁入。參見“過房”、“過門”。22.方言。指母豬生小豬。23.方言。緣故。24.量詞。遍,次。25.用在動詞加“不”或“得”的後面,表示勝過或通過的意思。26.用在動詞後,表示完畢。27.用在動詞後,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並未繼續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