擐怎么讀 擐的意思
“擐”字共有1個讀音:
[huàn]

漢字 | 擐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ㄨㄢˋ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筆畫 | 總筆畫:16 部外:13 |
異體字 | 揎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4D0 |
其它編碼 | 五筆:rlge 倉頡:qwlv 鄭碼:dljr 四角:56032 |
筆順編碼 | 1212522112513534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丨フ丨丨一一丨フ一ノフ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鉤 提 豎 橫折 豎 豎 橫 橫 豎 橫折 橫 撇 豎提 撇 捺 |
擐字的意思
穿:擐甲執兵(穿著鎧甲,拿著兵器)。
擐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擐
huàn ㄏㄨㄢˋ
◎ 穿,貫:擐甲執兵。
英語 to put on
德語 durchfahren, durchgehen
法語 mettre (à l'intérieur de)?,passer au travers de
擐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擐 huàn
〈動〉
(形聲。從手,睘( qióng)聲。本義:穿) 同本義 [wear]
擐,貫也。——《說文》
服兵擐甲。——《國語·吳語》
射擐甲胄。——《淮南子·要略》
擐甲執兵,固即死也。——《左傳·成公二年》
擐字的辭典解釋
擐ㄏㄨㄢˋhuàn動
穿著。《左傳·成公二年》:「擐甲執兵,固即死也。」唐·韓愈〈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
康熙字典解釋
擐【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說文》貫也。《左傳·成十三年》躬擐甲冑。《吳語》夜中乃令服兵擐甲。
又《集韻》古患切,音慣。義同。
又《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關。義同。
又《集韻》古泫切,音畎。繫也。
又荀緣切,音宣。與揎同。《禮·王制·臝股肱註》謂擐衣出其臂脛。《陸氏音義》擐讀宜音宣,依字作?。字林云:?臂也。先全反。◎按?,別本譌作?。互見?字註。本作??。省從睘。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擐【卷十二】【手部】
貫也。從手瞏聲。《春秋傳》曰:“擐甲執兵。”胡慣切
說文解字注
(擐)毌也。毌各本作貫。今正。毌、穿物持之也。今人廢毌而專用貫矣。杜注左傳、韋注國語皆曰。擐、貫也。從手。睘聲。胡慣切。十四部。春秋傳曰。擐甲執兵。成二年左傳文。
擐字組詞
擐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擐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