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估的讀音 散估的意思
散估 散估是晉 及 南朝 各代雜稅名。《隋書·食貨志》:“ 晉 自過 江 ,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率錢一萬,輸估四百入官,賣者三百,買者一百。無文券者,隨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為散西晉亡國,東晉建立,小朝廷盤踞在長江以南,跟胡人打起了持久戰。打仗要花錢,而東晉剛剛站穩腳跟,錢根本不夠用,怎么辦呢?無非是多收稅。以前買個丫環、賣頭牲口、買塊地皮、賣套房子,都不用交稅,現在得為國家做點兒貢獻了,花一百,交四塊,花一萬,交四百,號稱“散估”。這個稅今天也有,不過不叫“散估”了,叫“契稅”。
- 散
- 估
“散估”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àn gū]
- 漢字注音:
- ㄙㄢˋ ㄍㄨ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散估”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晉及南朝各代雜稅名。
網絡解釋
散估
散估是晉 及 南朝 各代雜稅名。《隋書·食貨志》:“ 晉 自過 江 ,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率錢一萬,輸估四百入官,賣者三百,買者一百。無文券者,隨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為散西晉亡國,東晉建立,小朝廷盤踞在長江以南,跟胡人打起了持久戰。打仗要花錢,而東晉剛剛站穩腳跟,錢根本不夠用,怎么辦呢?無非是多收稅。以前買個丫環、賣頭牲口、買塊地皮、賣套房子,都不用交稅,現在得為國家做點兒貢獻了,花一百,交四塊,花一萬,交四百,號稱“散估”。這個稅今天也有,不過不叫“散估”了,叫“契稅”。
“散估”的單字解釋
【散】:[sàn]1.由聚集而分離:解散。散會。煙消云散。2.分發;分給:散傳單。3.排遣;排除:散心。散悶。[sǎn]1.無約束;不密集;松開: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緊,別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裝。散坐兒。3.中成藥劑型之一。由一種或數種藥材粉碎成細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藥粉,按醫療用途分內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黃散。避瘟散。
【估】:[gū]大致推算:估產。[gù]〔估衣〕出售的舊衣服。
“散估”的相關詞語
* 散估的讀音是:sàn gū,散估的意思:散估 散估是晉 及 南朝 各代雜稅名。《隋書·食貨志》:“ 晉 自過 江 ,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率錢一萬,輸估四百入官,賣者三百,買者一百。無文券者,隨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為散西晉亡國,東晉建立,小朝廷盤踞在長江以南,跟胡人打起了持久戰。打仗要花錢,而東晉剛剛站穩腳跟,錢根本不夠用,怎么辦呢?無非是多收稅。以前買個丫環、賣頭牲口、買塊地皮、賣套房子,都不用交稅,現在得為國家做點兒貢獻了,花一百,交四塊,花一萬,交四百,號稱“散估”。這個稅今天也有,不過不叫“散估”了,叫“契稅”。
基本解釋
晉及南朝各代雜稅名。散估
散估是晉 及 南朝 各代雜稅名。《隋書·食貨志》:“ 晉 自過 江 ,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率錢一萬,輸估四百入官,賣者三百,買者一百。無文券者,隨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為散西晉亡國,東晉建立,小朝廷盤踞在長江以南,跟胡人打起了持久戰。打仗要花錢,而東晉剛剛站穩腳跟,錢根本不夠用,怎么辦呢?無非是多收稅。以前買個丫環、賣頭牲口、買塊地皮、賣套房子,都不用交稅,現在得為國家做點兒貢獻了,花一百,交四塊,花一萬,交四百,號稱“散估”。這個稅今天也有,不過不叫“散估”了,叫“契稅”。【散】:[sàn]1.由聚集而分離:解散。散會。煙消云散。2.分發;分給:散傳單。3.排遣;排除:散心。散悶。[sǎn]1.無約束;不密集;松開: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緊,別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裝。散坐兒。3.中成藥劑型之一。由一種或數種藥材粉碎成細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藥粉,按醫療用途分內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黃散。避瘟散。
【估】:[gū]大致推算:估產。[gù]〔估衣〕出售的舊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