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越的讀音 散越的意思
散越 sàn yuè 1.猶激越。《國語·周語下》:“為之六閑,以揚沉伏而黜散越也。” 韋昭 注:“越,揚也……伏則不宣,散則不和。”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長嘯》:“初則發聲調暢,稍加散越。” 2.猶激揚。《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誘呼 鮮卑 ,侵擾北方”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沉 《魏書》:“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書,伏讀懇切,精魄散越。”《宋書·申恬傳》:“伏聞朝恩當加臣 濟南 太守,仰惟優旨,荒心散越。” 明 張煌言 《序》:“懽愉則其情散越,散越則思致不能深入。”
- 散
- 越
“散越”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àn yuè]
- 漢字注音:
- ㄙㄢˋ ㄩㄝ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散越”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猶激越。 2.猶激揚。
網絡解釋
散越
sàn yuè
1.猶激越。《國語·周語下》:“為之六閑,以揚沉伏而黜散越也。” 韋昭 注:“越,揚也……伏則不宣,散則不和。”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長嘯》:“初則發聲調暢,稍加散越。”
2.猶激揚。《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誘呼 鮮卑 ,侵擾北方”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沉 《魏書》:“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書,伏讀懇切,精魄散越。”《宋書·申恬傳》:“伏聞朝恩當加臣 濟南 太守,仰惟優旨,荒心散越。” 明 張煌言 《序》:“懽愉則其情散越,散越則思致不能深入。”
“散越”的單字解釋
【散】:[sàn]1.由聚集而分離:解散。散會。煙消云散。2.分發;分給:散傳單。3.排遣;排除:散心。散悶。[sǎn]1.無約束;不密集;松開: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緊,別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裝。散坐兒。3.中成藥劑型之一。由一種或數種藥材粉碎成細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藥粉,按醫療用途分內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黃散。避瘟散。
【越】:1.跨過(阻礙);跳過:越墻。翻山越嶺。2.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圍):越級。越權。3.(聲音、情感)昂揚:激越。聲音清越。4.搶奪:殺人越貨。5.“越來越…”表示程度隨著時間發展:天氣越來越熱了。6.周朝國名,原來在今浙江東部,后來擴展到江蘇、山東。7.指浙江東部。8.姓。
“散越”的相關詞語
* 散越的讀音是:sàn yuè,散越的意思:散越 sàn yuè 1.猶激越。《國語·周語下》:“為之六閑,以揚沉伏而黜散越也。” 韋昭 注:“越,揚也……伏則不宣,散則不和。”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長嘯》:“初則發聲調暢,稍加散越。” 2.猶激揚。《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誘呼 鮮卑 ,侵擾北方”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沉 《魏書》:“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書,伏讀懇切,精魄散越。”《宋書·申恬傳》:“伏聞朝恩當加臣 濟南 太守,仰惟優旨,荒心散越。” 明 張煌言 《序》:“懽愉則其情散越,散越則思致不能深入。”
基本解釋
1.猶激越。 2.猶激揚。散越
sàn yuè1.猶激越。《國語·周語下》:“為之六閑,以揚沉伏而黜散越也。” 韋昭 注:“越,揚也……伏則不宣,散則不和。”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長嘯》:“初則發聲調暢,稍加散越。”
2.猶激揚。《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誘呼 鮮卑 ,侵擾北方”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沉 《魏書》:“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詔書,伏讀懇切,精魄散越。”《宋書·申恬傳》:“伏聞朝恩當加臣 濟南 太守,仰惟優旨,荒心散越。” 明 張煌言 《序》:“懽愉則其情散越,散越則思致不能深入。”
【散】:[sàn]1.由聚集而分離:解散。散會。煙消云散。2.分發;分給:散傳單。3.排遣;排除:散心。散悶。[sǎn]1.無約束;不密集;松開: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緊,別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裝。散坐兒。3.中成藥劑型之一。由一種或數種藥材粉碎成細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藥粉,按醫療用途分內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黃散。避瘟散。
【越】:1.跨過(阻礙);跳過:越墻。翻山越嶺。2.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圍):越級。越權。3.(聲音、情感)昂揚:激越。聲音清越。4.搶奪:殺人越貨。5.“越來越…”表示程度隨著時間發展:天氣越來越熱了。6.周朝國名,原來在今浙江東部,后來擴展到江蘇、山東。7.指浙江東部。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