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備的意思 文武兼備的讀音和出處
- 文
- 武
- 兼
- 備
- 成語名稱:
- 文武兼備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jiān bèi]
- 成語解釋:
- 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文武兼全”。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文武兼備,惟所施設。”
- 成語例句:
- 明·郭勛《英烈傳》第九回:“有個朱明公,才德英明,文武兼備。”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做好談與打兩手準備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文武兼備
- 英文翻譯:
- be well-educated and trained in military exercise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文武兼備”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反義詞的成語 W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具有 文武雙全 文武
“文武兼備”的單字解釋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武】:1.關于軍事的(跟“文”相對):武器。武裝。武力。2.關于技擊的:武術。武藝。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腳步:繼武。踵武。見〖步武〗。
【兼】:1.把兩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職。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備】:1.具備;具有:德才兼備。2.準備:備用。備足原料。備而不用。3.防備:防旱備荒。攻其不備。以備不時之需。4.設備(包括人力物力):軍備。裝備。5.表示完全:艱苦備嘗。關懷備至。備受歡迎。6.姓。
“文武兼備”的近義詞
“文武兼備”的相關成語
文武兼備
文武兼濟
文武兼資
才德兼備
材能兼備
德才兼備
德容兼備
智勇兼備
才兼文武
兼資文武
圣神文武
文武差事
文武全才
文武雙全
文武之道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學成文武藝,貨于帝王家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文武兼備”的關聯成語
文字的成語
武字的成語
兼字的成語
備字的成語
文開頭的成語
武開頭的成語
兼開頭的成語
備開頭的成語
wen的成語
wu的成語
jian的成語
bei的成語
wwjb的成語
文武什么什么的成語
文什么兼什么的成語
文什么什么備的成語
什么武兼什么的成語
什么武什么備的成語
什么什么兼備的成語
“文武兼備”造句
他文武兼備,藝術功底深厚,嗓音純正,高亢圓潤,演唱嘎調運用自如,聲情并茂,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
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文武兼備,但他又何等不謙虛謹慎,表現出比一般人更謙遜更成熟。
唱念俱佳,文武兼備,表演詼諧風趣,嬉戲怒罵皆能入戲.
其陰陽調和、剛柔有體而文武兼備的思想傾向,很能說明作者在人生領域的折衷態度和價值取向。
朕羨慕你,有這樣識大體明事理,且文武兼備的兒子。
他文武兼備、唱念做打俱全,嗓音寬厚、圓潤,演唱腔圓韻足。
寓意自然很深刻,希望學生們將來文武兼備,不做偏才!實際上,舜水中學能夠衡量出來的武,也是不錯的。
如果國家著眼于培養文武兼備的人,或者至少不讓年輕人孱弱無力,那么軍訓就一定是一件嚴肅且必要的項目。
我要說一聲啊,鐘越同學是‘美溪一中’的高才生,文武兼備。
信陵君文武兼備,精明能干,而且為人仁義,禮賢下士,從不炫耀自己的富貴身份,魏國以至鄰國的士人無不爭先前來投奔,座上賓客常過三千。
* 文武兼備的意思 文武兼備的成語解釋 文武兼備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