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言的讀音 昌言的意思
昌言 中國東漢末哲學家仲長統的哲學政治著作。《后漢書·仲長統傳》載,仲長統“每論說古今及時俗行事,恒發憤嘆息。因著論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萬言”。 原書已佚,《后漢書》“本傳” 錄有《理亂》、《損益》、《法誡》三篇。此外,《群書治要》、《意林》、《齊民要術序》、《文選》、《太平御覽》等書中保存有某些片斷。 《昌言》針對東漢末年的社會弊病,主張“限夫田以斷并兼,急農桑以豐委積,嚴禁令以階僭差,察苛刻以絕煩暴”;“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權不入于宦豎之門”。反對“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主張“核才藝以敘官宜”。在哲學上,提出“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觀點,反對迷信天道而背人事。 《昌言》的輯本,見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的《全后漢文》和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佚書》。
- 昌
- 言
“昌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āng yán]
- 漢字注音:
- ㄔㄤ ㄧㄢ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昌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昌言 chāngyán
(1) [proper words]∶正當的言詞,好話
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書·大禹謨》
(2) [straight talk]∶ 正直的、無所忌憚的話
辭典解釋
昌言 chāng yán ㄔㄤ ㄧㄢˊ 善言。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言。」
《舊唐書.卷一九一.方技傳.葉法善傳》:「公以理國之法,數奏昌言。」
直言不諱。
《后漢書.卷六○上.馬融傳》:「俾之昌言而宏議,軼越三家,馳騁五帝,悉覽休祥,總括群瑞。」
網絡解釋
昌言
中國東漢末哲學家仲長統的哲學政治著作。《后漢書·仲長統傳》載,仲長統“每論說古今及時俗行事,恒發憤嘆息。因著論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萬言”。 原書已佚,《后漢書》“本傳” 錄有《理亂》、《損益》、《法誡》三篇。此外,《群書治要》、《意林》、《齊民要術序》、《文選》、《太平御覽》等書中保存有某些片斷。
《昌言》針對東漢末年的社會弊病,主張“限夫田以斷并兼,急農桑以豐委積,嚴禁令以階僭差,察苛刻以絕煩暴”;“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權不入于宦豎之門”。反對“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主張“核才藝以敘官宜”。在哲學上,提出“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觀點,反對迷信天道而背人事。
《昌言》的輯本,見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的《全后漢文》和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佚書》。
“昌言”的單字解釋
【昌】:1.興旺;興盛:昌盛。昌明。2.正當(dàng);美好:昌言。3.姓。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昌言”的相關成語
“昌言”的相關詞語
“昌言”造句
他這封建議書可以說是句句昌言呀!
早上他把這張告示貼到了工廠大門口,昌言于眾.
茂績殊勛,冠冕列辟;昌言直道,牢籠搢紳。
崇禎帝對楊嗣昌言聽計從,下詔照準。
被《隋志》列為雜家的仲長統在其《昌言》也有明顯的老、莊思想。
昌言駕說,犯天下之所不喜,被譏彈,蒙謗議,甚且危身亡軀,是亦可以已矣。
郭云昌言語間煞是輕松,但臨走前給了范文軒八百兩銀子的銀票,范文軒便已隱約覺得此事非同小可,非下大力氣不可。
可是修行到心無掛礙,卻不是容易事。我認識一位唯心論的學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綁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備受凌辱,釋出后他對我說:“意志自由固然不誣,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體自由更為重要。”。梁實秋
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猶或矢誓眾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
而知州大人亦有開言路、納俊賢之美意,故今日這臨江樓便是不諱之門,公子盡可昌言無忌,清凝靜聆高見。
* 昌言的讀音是:chāng yán,昌言的意思:昌言 中國東漢末哲學家仲長統的哲學政治著作。《后漢書·仲長統傳》載,仲長統“每論說古今及時俗行事,恒發憤嘆息。因著論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萬言”。 原書已佚,《后漢書》“本傳” 錄有《理亂》、《損益》、《法誡》三篇。此外,《群書治要》、《意林》、《齊民要術序》、《文選》、《太平御覽》等書中保存有某些片斷。 《昌言》針對東漢末年的社會弊病,主張“限夫田以斷并兼,急農桑以豐委積,嚴禁令以階僭差,察苛刻以絕煩暴”;“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權不入于宦豎之門”。反對“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主張“核才藝以敘官宜”。在哲學上,提出“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觀點,反對迷信天道而背人事。 《昌言》的輯本,見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的《全后漢文》和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佚書》。
基本解釋
昌言 chāngyán
(1) [proper words]∶正當的言詞,好話
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書·大禹謨》
(2) [straight talk]∶ 正直的、無所忌憚的話
辭典解釋
昌言 chāng yán ㄔㄤ ㄧㄢˊ善言。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言。」
《舊唐書.卷一九一.方技傳.葉法善傳》:「公以理國之法,數奏昌言。」
直言不諱。
《后漢書.卷六○上.馬融傳》:「俾之昌言而宏議,軼越三家,馳騁五帝,悉覽休祥,總括群瑞。」
昌言
中國東漢末哲學家仲長統的哲學政治著作。《后漢書·仲長統傳》載,仲長統“每論說古今及時俗行事,恒發憤嘆息。因著論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萬言”。 原書已佚,《后漢書》“本傳” 錄有《理亂》、《損益》、《法誡》三篇。此外,《群書治要》、《意林》、《齊民要術序》、《文選》、《太平御覽》等書中保存有某些片斷。《昌言》針對東漢末年的社會弊病,主張“限夫田以斷并兼,急農桑以豐委積,嚴禁令以階僭差,察苛刻以絕煩暴”;“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權不入于宦豎之門”。反對“選士而論族姓閥閱”,主張“核才藝以敘官宜”。在哲學上,提出“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觀點,反對迷信天道而背人事。
《昌言》的輯本,見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的《全后漢文》和馬國翰的《玉函山房輯佚書》。

【昌】:1.興旺;興盛:昌盛。昌明。2.正當(dàng);美好:昌言。3.姓。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他這封建議書可以說是句句昌言呀!
早上他把這張告示貼到了工廠大門口,昌言于眾.
茂績殊勛,冠冕列辟;昌言直道,牢籠搢紳。
崇禎帝對楊嗣昌言聽計從,下詔照準。
被《隋志》列為雜家的仲長統在其《昌言》也有明顯的老、莊思想。
昌言駕說,犯天下之所不喜,被譏彈,蒙謗議,甚且危身亡軀,是亦可以已矣。
郭云昌言語間煞是輕松,但臨走前給了范文軒八百兩銀子的銀票,范文軒便已隱約覺得此事非同小可,非下大力氣不可。
可是修行到心無掛礙,卻不是容易事。我認識一位唯心論的學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綁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備受凌辱,釋出后他對我說:“意志自由固然不誣,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體自由更為重要。”。梁實秋
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猶或矢誓眾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
而知州大人亦有開言路、納俊賢之美意,故今日這臨江樓便是不諱之門,公子盡可昌言無忌,清凝靜聆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