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鼓的讀音 晉鼓的意思
晉鼓 晉鼓簡介 擊奏膜鳴樂器。周代六鼓之一。比鼛鼓小,通常用于宮廷禮樂,作樂時,先擊編鐘,后擊晉鼓。《周禮·地官·鼓人》:“鼓人,掌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以晉鼓鼓金奏。”鄭玄注:“長六尺六寸。金奏為樂作,即編鐘。”賈公彥疏:“凡作樂,則先擊鐘,故鐘師以鐘鼓奏九夏。”亦镈師命眡瞭。擊之。《周禮·春官·镈師》:“镈師,掌金奏之鼓。”鄭玄注:“謂主擊晉鼓,以奏其鐘镈也,然則擊镈者亦視瞭擊之。”
- 晉
- 鼓
“晉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ìn gǔ]
- 漢字注音:
- ㄐㄧㄣˋ ㄍㄨˇ
- 簡繁字形:
- 晉鼓
- 是否常用:
- 否
“晉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鼓名。作樂時與鐘相應和。 2.特指晉國的鼓。
網絡解釋
晉鼓
晉鼓簡介
擊奏膜鳴樂器。周代六鼓之一。比鼛鼓小,通常用于宮廷禮樂,作樂時,先擊編鐘,后擊晉鼓。《周禮·地官·鼓人》:“鼓人,掌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以晉鼓鼓金奏。”鄭玄注:“長六尺六寸。金奏為樂作,即編鐘。”賈公彥疏:“凡作樂,則先擊鐘,故鐘師以鐘鼓奏九夏。”亦镈師命眡瞭。擊之。《周禮·春官·镈師》:“镈師,掌金奏之鼓。”鄭玄注:“謂主擊晉鼓,以奏其鐘镈也,然則擊镈者亦視瞭擊之。”
“晉鼓”的單字解釋
【晉】:1.周朝國名(前11世紀中葉—前4世紀中葉)。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帶。被韓、趙、魏三家所滅。2.朝代名。1.(265—316)。司馬炎滅魏后建立。建都洛陽,國號晉,史稱西晉。為匈奴人劉聰所滅。后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重建晉朝(317—420),史稱東晉。為劉裕所滅。西晉、東晉合稱兩晉。2.五代之一(936—946)。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后唐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晉,史稱后晉。為契丹所滅。3.山西的別稱。4.進;升:晉見。晉級。
【鼓】: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出聲音;敲:鼓琴。鼓掌。4.用風箱等扇(風):鼓風。5.發動;振奮:鼓動。鼓勵。鼓舞。鼓起勇氣。6.凸起;脹大:他鼓著嘴半天沒出聲。額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錢包很鼓。口袋裝得鼓鼓的。8.姓。
“晉鼓”的相關詞語
* 晉鼓的讀音是:jìn gǔ,晉鼓的意思:晉鼓 晉鼓簡介 擊奏膜鳴樂器。周代六鼓之一。比鼛鼓小,通常用于宮廷禮樂,作樂時,先擊編鐘,后擊晉鼓。《周禮·地官·鼓人》:“鼓人,掌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以晉鼓鼓金奏。”鄭玄注:“長六尺六寸。金奏為樂作,即編鐘。”賈公彥疏:“凡作樂,則先擊鐘,故鐘師以鐘鼓奏九夏。”亦镈師命眡瞭。擊之。《周禮·春官·镈師》:“镈師,掌金奏之鼓。”鄭玄注:“謂主擊晉鼓,以奏其鐘镈也,然則擊镈者亦視瞭擊之。”
基本解釋
1.鼓名。作樂時與鐘相應和。 2.特指晉國的鼓。晉鼓
晉鼓簡介擊奏膜鳴樂器。周代六鼓之一。比鼛鼓小,通常用于宮廷禮樂,作樂時,先擊編鐘,后擊晉鼓。《周禮·地官·鼓人》:“鼓人,掌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以晉鼓鼓金奏。”鄭玄注:“長六尺六寸。金奏為樂作,即編鐘。”賈公彥疏:“凡作樂,則先擊鐘,故鐘師以鐘鼓奏九夏。”亦镈師命眡瞭。擊之。《周禮·春官·镈師》:“镈師,掌金奏之鼓。”鄭玄注:“謂主擊晉鼓,以奏其鐘镈也,然則擊镈者亦視瞭擊之。”
【晉】:1.周朝國名(前11世紀中葉—前4世紀中葉)。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帶。被韓、趙、魏三家所滅。2.朝代名。1.(265—316)。司馬炎滅魏后建立。建都洛陽,國號晉,史稱西晉。為匈奴人劉聰所滅。后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重建晉朝(317—420),史稱東晉。為劉裕所滅。西晉、東晉合稱兩晉。2.五代之一(936—946)。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后唐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晉,史稱后晉。為契丹所滅。3.山西的別稱。4.進;升:晉見。晉級。
【鼓】: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出聲音;敲:鼓琴。鼓掌。4.用風箱等扇(風):鼓風。5.發動;振奮:鼓動。鼓勵。鼓舞。鼓起勇氣。6.凸起;脹大:他鼓著嘴半天沒出聲。額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錢包很鼓。口袋裝得鼓鼓的。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