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疫病的讀音 晚疫病的意思
晚疫病 中文學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門:真菌門(Eumycophyta) 亞門:鞭毛菌亞門(Mastigomycotina) 綱:卵菌綱(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屬:疫霉屬(Phytophthora) 屬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發病,可為害葉、莖、果,但以成株期的葉片和青果受害較重。葉片染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形成暗綠色水漬狀邊緣不明顯的病斑,擴大后呈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病鍵交界處出現白霉,干燥時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和果實,也可侵染莖部。幼苗受害,近葉柄處呈黑褐色腐爛,蔓延至莖,造成幼苗萎蔫倒伏。葉片上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形狀不規則,呈暗綠色水漬狀,后逐漸變成褐色,邊緣不明顯,病斑上無輪紋。莖部病斑呈暗褐色,形狀不規則,稍凹陷,邊緣有明顯的白色霉狀物。果實上病斑多發生在綠果的一側,邊緣不明顯,常以云紋狀向外擴展,初為暗褐色油漬狀病斑,后漸變為暗褐色至棕色,病斑占果面的三分之一,被害部分深達果肉內部,果實質地硬實而不軟腐,潮濕時,患病部可長出白色霉狀物 低溫、潮濕是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溫度在18~22℃,相對濕度在95~100%時易流行。20~23℃時菌絲生長最快,借氣流、雨水傳播,偏氮,底肥不足,連陰雨,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澆水過多,密度過大利于發病。是一種多次重復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病菌以菌絲體在帶病的馬鈴薯塊莖內越冬,也可在溫室番茄上危害并越冬。在土壤中病殘體不能存活,初次侵染來自田間馬鈴薯或溫室番茄上。患病的植株在病斑上產生大量的孢子囊,借氣流、雨水、流水進行再次侵染。 一、農業防治 1、輪作換茬:防止連作,應與十字花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和馬鈴薯相鄰種植; 2、培育無病壯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須嚴格選用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營養缽、營養袋、穴盤等培育無病壯苗; 3、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基肥,實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定植后要及時防除雜草,根據不同品種結果習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減少養分消耗,促進主莖的生長; 4、合理密植:根據不同品種生育期長短、結果習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雙稈整枝的每畝,栽2000株左右,單稈整枝的每畝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的發生; 二、藥劑防治 預防用藥: 在預期發病時,采用嘧啶核苷類抗菌素500倍液噴施加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每7—10天1次。 治療用藥: 1、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及嚴重病枝,然后根據作物該時期并發病害情況,4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加嘧啶核苷類抗菌素500倍液噴施加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 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2.發病較重時,清除中心病株、病葉等,及時采用中西醫結合的防治方法。 病菌發生的最適溫度是18℃~22℃,病菌孢子囊大量形成,需有95%以上的相對濕度。當田間溫度在10℃~24℃、相對濕度在75%以上時,病害均可發生。陰雨天濕度大、露水重、早晨及夜晚多霧的情況下易發病。保護地栽培比露地栽培易發病。栽培密度過大(如:番茄中、晚熟品種每畝超過3500棵,早熟品種每畝超過4000棵),通風不良都有利于該病的發生。
- 晚
- 疫
- 病
“晚疫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ǎn yì bìng]
- 漢字注音:
- ㄨㄢˇ ㄧˋ ㄅㄧㄥ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晚疫病”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晚疫病 wǎn yì bìng ㄨㄢˇ ㄧˋ ㄅㄧㄥˋ 一種植物疾病。由真菌引起,嚴重危害馬鈴薯及番茄,使其莖和葉片有暗褐色的斑點,甚至面積擴大,變為黑褐色,使受害部位死亡。
網絡解釋
晚疫病
中文學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門:真菌門(Eumycophyta)
亞門:鞭毛菌亞門(Mastigomycotina)
綱:卵菌綱(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屬:疫霉屬(Phytophthora)
屬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發病,可為害葉、莖、果,但以成株期的葉片和青果受害較重。葉片染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形成暗綠色水漬狀邊緣不明顯的病斑,擴大后呈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病鍵交界處出現白霉,干燥時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和果實,也可侵染莖部。幼苗受害,近葉柄處呈黑褐色腐爛,蔓延至莖,造成幼苗萎蔫倒伏。葉片上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形狀不規則,呈暗綠色水漬狀,后逐漸變成褐色,邊緣不明顯,病斑上無輪紋。莖部病斑呈暗褐色,形狀不規則,稍凹陷,邊緣有明顯的白色霉狀物。果實上病斑多發生在綠果的一側,邊緣不明顯,常以云紋狀向外擴展,初為暗褐色油漬狀病斑,后漸變為暗褐色至棕色,病斑占果面的三分之一,被害部分深達果肉內部,果實質地硬實而不軟腐,潮濕時,患病部可長出白色霉狀物
低溫、潮濕是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溫度在18~22℃,相對濕度在95~100%時易流行。20~23℃時菌絲生長最快,借氣流、雨水傳播,偏氮,底肥不足,連陰雨,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澆水過多,密度過大利于發病。是一種多次重復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病菌以菌絲體在帶病的馬鈴薯塊莖內越冬,也可在溫室番茄上危害并越冬。在土壤中病殘體不能存活,初次侵染來自田間馬鈴薯或溫室番茄上。患病的植株在病斑上產生大量的孢子囊,借氣流、雨水、流水進行再次侵染。
一、農業防治
1、輪作換茬:防止連作,應與十字花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和馬鈴薯相鄰種植;
2、培育無病壯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須嚴格選用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營養缽、營養袋、穴盤等培育無病壯苗;
3、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基肥,實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定植后要及時防除雜草,根據不同品種結果習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減少養分消耗,促進主莖的生長;
4、合理密植:根據不同品種生育期長短、結果習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雙稈整枝的每畝,栽2000株左右,單稈整枝的每畝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的發生;
二、藥劑防治
預防用藥:
在預期發病時,采用嘧啶核苷類抗菌素500倍液噴施加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每7—10天1次。
治療用藥:
1、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及嚴重病枝,然后根據作物該時期并發病害情況,4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加嘧啶核苷類抗菌素500倍液噴施加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 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2.發病較重時,清除中心病株、病葉等,及時采用中西醫結合的防治方法。
病菌發生的最適溫度是18℃~22℃,病菌孢子囊大量形成,需有95%以上的相對濕度。當田間溫度在10℃~24℃、相對濕度在75%以上時,病害均可發生。陰雨天濕度大、露水重、早晨及夜晚多霧的情況下易發病。保護地栽培比露地栽培易發病。栽培密度過大(如:番茄中、晚熟品種每畝超過3500棵,早熟品種每畝超過4000棵),通風不良都有利于該病的發生。
“晚疫病”的單字解釋
【晚】:1.晚上:今晚。晚會。從早到晚。2.時間靠后的:晚稻。晚秋。晚年。晚清(清朝末年)。3.比規定的或合適的時間靠后:八點再去就晚了。今年的春天來得晚。4.后來的:晚輩。5.后輩對前輩的自稱(用于書信)。6.靠后的一段時間,特指人的晚年:歲晚。晚節。晚景。7.姓。
【疫】: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統稱:防疫。鼠疫。
【病】:1.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的不正常的狀態:疾病。心臟病。他的病已經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不正常狀態:他著了涼,病了三天。3.害處;私弊:弊病。4.缺點;錯誤:語病。通病。5.禍害;損害:禍國病民。6.責備;不滿:詬病。為世所病。
“晚疫病”的相關詞語
* 晚疫病的讀音是:wǎn yì bìng,晚疫病的意思:晚疫病 中文學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門:真菌門(Eumycophyta) 亞門:鞭毛菌亞門(Mastigomycotina) 綱:卵菌綱(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屬:疫霉屬(Phytophthora) 屬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發病,可為害葉、莖、果,但以成株期的葉片和青果受害較重。葉片染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形成暗綠色水漬狀邊緣不明顯的病斑,擴大后呈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病鍵交界處出現白霉,干燥時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和果實,也可侵染莖部。幼苗受害,近葉柄處呈黑褐色腐爛,蔓延至莖,造成幼苗萎蔫倒伏。葉片上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形狀不規則,呈暗綠色水漬狀,后逐漸變成褐色,邊緣不明顯,病斑上無輪紋。莖部病斑呈暗褐色,形狀不規則,稍凹陷,邊緣有明顯的白色霉狀物。果實上病斑多發生在綠果的一側,邊緣不明顯,常以云紋狀向外擴展,初為暗褐色油漬狀病斑,后漸變為暗褐色至棕色,病斑占果面的三分之一,被害部分深達果肉內部,果實質地硬實而不軟腐,潮濕時,患病部可長出白色霉狀物 低溫、潮濕是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溫度在18~22℃,相對濕度在95~100%時易流行。20~23℃時菌絲生長最快,借氣流、雨水傳播,偏氮,底肥不足,連陰雨,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澆水過多,密度過大利于發病。是一種多次重復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病菌以菌絲體在帶病的馬鈴薯塊莖內越冬,也可在溫室番茄上危害并越冬。在土壤中病殘體不能存活,初次侵染來自田間馬鈴薯或溫室番茄上。患病的植株在病斑上產生大量的孢子囊,借氣流、雨水、流水進行再次侵染。 一、農業防治 1、輪作換茬:防止連作,應與十字花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和馬鈴薯相鄰種植; 2、培育無病壯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須嚴格選用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營養缽、營養袋、穴盤等培育無病壯苗; 3、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基肥,實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定植后要及時防除雜草,根據不同品種結果習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減少養分消耗,促進主莖的生長; 4、合理密植:根據不同品種生育期長短、結果習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雙稈整枝的每畝,栽2000株左右,單稈整枝的每畝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的發生; 二、藥劑防治 預防用藥: 在預期發病時,采用嘧啶核苷類抗菌素500倍液噴施加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每7—10天1次。 治療用藥: 1、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及嚴重病枝,然后根據作物該時期并發病害情況,4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加嘧啶核苷類抗菌素500倍液噴施加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 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2.發病較重時,清除中心病株、病葉等,及時采用中西醫結合的防治方法。 病菌發生的最適溫度是18℃~22℃,病菌孢子囊大量形成,需有95%以上的相對濕度。當田間溫度在10℃~24℃、相對濕度在75%以上時,病害均可發生。陰雨天濕度大、露水重、早晨及夜晚多霧的情況下易發病。保護地栽培比露地栽培易發病。栽培密度過大(如:番茄中、晚熟品種每畝超過3500棵,早熟品種每畝超過4000棵),通風不良都有利于該病的發生。
辭典解釋
晚疫病 wǎn yì bìng ㄨㄢˇ ㄧˋ ㄅㄧㄥˋ一種植物疾病。由真菌引起,嚴重危害馬鈴薯及番茄,使其莖和葉片有暗褐色的斑點,甚至面積擴大,變為黑褐色,使受害部位死亡。
晚疫病
中文學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界:真菌界
門:真菌門(Eumycophyta)
亞門:鞭毛菌亞門(Mastigomycotina)
綱:卵菌綱(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屬:疫霉屬(Phytophthora)
屬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發病,可為害葉、莖、果,但以成株期的葉片和青果受害較重。葉片染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形成暗綠色水漬狀邊緣不明顯的病斑,擴大后呈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病鍵交界處出現白霉,干燥時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和果實,也可侵染莖部。幼苗受害,近葉柄處呈黑褐色腐爛,蔓延至莖,造成幼苗萎蔫倒伏。葉片上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生,形狀不規則,呈暗綠色水漬狀,后逐漸變成褐色,邊緣不明顯,病斑上無輪紋。莖部病斑呈暗褐色,形狀不規則,稍凹陷,邊緣有明顯的白色霉狀物。果實上病斑多發生在綠果的一側,邊緣不明顯,常以云紋狀向外擴展,初為暗褐色油漬狀病斑,后漸變為暗褐色至棕色,病斑占果面的三分之一,被害部分深達果肉內部,果實質地硬實而不軟腐,潮濕時,患病部可長出白色霉狀物
低溫、潮濕是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溫度在18~22℃,相對濕度在95~100%時易流行。20~23℃時菌絲生長最快,借氣流、雨水傳播,偏氮,底肥不足,連陰雨,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澆水過多,密度過大利于發病。是一種多次重復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病菌以菌絲體在帶病的馬鈴薯塊莖內越冬,也可在溫室番茄上危害并越冬。在土壤中病殘體不能存活,初次侵染來自田間馬鈴薯或溫室番茄上。患病的植株在病斑上產生大量的孢子囊,借氣流、雨水、流水進行再次侵染。
一、農業防治
1、輪作換茬:防止連作,應與十字花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和馬鈴薯相鄰種植;
2、培育無病壯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須嚴格選用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營養缽、營養袋、穴盤等培育無病壯苗;
3、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基肥,實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定植后要及時防除雜草,根據不同品種結果習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減少養分消耗,促進主莖的生長;
4、合理密植:根據不同品種生育期長短、結果習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雙稈整枝的每畝,栽2000株左右,單稈整枝的每畝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的發生;
二、藥劑防治
預防用藥:
在預期發病時,采用嘧啶核苷類抗菌素500倍液噴施加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每7—10天1次。
治療用藥:
1、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及嚴重病枝,然后根據作物該時期并發病害情況,4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加嘧啶核苷類抗菌素500倍液噴施加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 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2.發病較重時,清除中心病株、病葉等,及時采用中西醫結合的防治方法。
病菌發生的最適溫度是18℃~22℃,病菌孢子囊大量形成,需有95%以上的相對濕度。當田間溫度在10℃~24℃、相對濕度在75%以上時,病害均可發生。陰雨天濕度大、露水重、早晨及夜晚多霧的情況下易發病。保護地栽培比露地栽培易發病。栽培密度過大(如:番茄中、晚熟品種每畝超過3500棵,早熟品種每畝超過4000棵),通風不良都有利于該病的發生。
【晚】:1.晚上:今晚。晚會。從早到晚。2.時間靠后的:晚稻。晚秋。晚年。晚清(清朝末年)。3.比規定的或合適的時間靠后:八點再去就晚了。今年的春天來得晚。4.后來的:晚輩。5.后輩對前輩的自稱(用于書信)。6.靠后的一段時間,特指人的晚年:歲晚。晚節。晚景。7.姓。
【疫】: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統稱:防疫。鼠疫。
【病】:1.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的不正常的狀態:疾病。心臟病。他的病已經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不正常狀態:他著了涼,病了三天。3.害處;私弊:弊病。4.缺點;錯誤:語病。通病。5.禍害;損害:禍國病民。6.責備;不滿:詬病。為世所病。